早前的小蕃茄、玉米苗被老鼠政擊,玉米苗遭滅門,
小番茄也被迫早早剿了,以滅老鼠之後路。
餘下的大蕃茄就用膠袋套著,希望老鼠聞不到味道!初步看來不錯!
但心中還是很擔心,看到這個大蕃茄,忍不住要採下來!
難得好天氣,整理一下門外的小小三角泥地,挖出去年下土的薑黃,算是有一點點收穫!
說起這個薑黃,應該是三年前2020年疫症爆發前回香港帶回來的吧!那次是農曆年前,當時開始傳出某個強國有疫情,於是開始有零星搶購口罩蹟像。記得當時網上還能買到,同學阿莉托我買兩盒,就順便一人一盒當手信,買完那個手信後,網上就開始買不到,當時同學中有人還覺得口罩應該用不上,但,不久,就三年疫情開始了!
說回我的薑黃,是貓珊從農場裡採收回來的,我帶著上機,回到台灣,還去問了機場的職員一句,農作物能否帶回來,對方說不可以!然後,就帶了回來!!!
薑黃放著放著,其實薑黃粉就知如何用,但新鮮薑黃要作何用,不知,就放到出芽,就拿到公司田溪旁的租用農地種,當時住淡水。 及至年底,要搬田到天元宮山上去,看到薑黃長得高高大大好好的,就把他搬回家盆種。盆種的效果當然不佳,加上當時宏盛那大到不能大的陽台頂,幾乎形同室內種,也就只挖出了一兩粒薑黃。在搬家時搬到新店山上去,又隨隨便便種在門前一片小三角泥地。去年夏天還算長得亭亭玉立,但嚴格來說,未及得上在淡水農地搬回家時那丰彩!但也就第一次看到他開花啊!
如今挖了薑黃出來,整理一小份給朋友,一小份自己吃,其他再埋到泥裡去,等他再發下一代!
![]() |
| 2022/7 |
![]() |
| 2022/08 漸漸長高。背後是仍在外流浪的小混混 |
![]() |
| 2022/09 |
![]() |
| 由田搬到家中陽台 |
最近才為了為患多年的蝸牛之患再下重手,一而再再而三出動苦茶粕、硅藻土、苦楝油,務求去之而快!!
沒想到,最近出現了理大生虐殺蝸牛而被拉事件,藍媒稱這位在尖東以鹽巴撒蝸牛的理大博士生為狂徒,而最有趣的發展是,這位是位理大內地博士生!
事件帶出甚麼問題?鹽巴可以殺蝸牛、蝸牛該不該殺、如何殺才不會被拉、吃蝸牛加鹽會犯法嗎?殺蝸牛算是狂徒?理大生殺蝸牛是狂徒,那麼中大生殺蝸牛是暴徒?何妖殺蝸牛時若大叫殺無赦,應該可免罪?是理大生但是內地人而又殺蝸牛會有不一樣結果嗎?
我回歸最基本問題,蝸牛不算哺乳類動物及受保護動物,應該比較沒問題的,鮮有人用殘忍、狂徒來形容殺蝸牛者甚至拉之告之吧!至於生物昆蟲應否殺,真是各為其主各有原因,各有信仰,就等於以往所謂益蟲害蟲,視乎你由甚麼角度去看,對農夫而言,吃素的昆蟲都不是好東西,皆因他把你的菜都吃光,而螳螂蜘蛛就是農夫的好朋友,因為他們吃葷,可以把你田間的昆蟲吃掉!
而蝸牛,在街上的我不管,在田裡的也真管不了那麼多,但會掉到別處或把他幹掉!真的,因為為患無窮,而在家裡,說了N次咁多,他們把我的蘭花幼芽都吃光!!!小小隻的,卻殺不盡,所以,我會繼續做蝸牛狂徒!
係咁先,講到呢度,我出去滅下蝸牛先!
FB圖片:

竟然,蝸牛仍然肆虐陽台,日前在無花果樹下發現許多小蝸牛,不忍了。全部出動,包括硅藻土、苦茶粕、苦棟油,不手軟!蝸牛踪蹟好像少了,但日前一早起來竟然發現蘭花板上仍有蝸牛蹤影,難怪蘭花幼芽全數都軟掉死了!豈有此理,這蘭花蝸牛為患已經搞了一年!蘭花幼芽都沒有長好,更多是被咬斷死掉。馬鞭草的泥面亦出現蝸牛B!於是又再重手開一瓶苦棟油,再來滅絕為止!
這蝸牛很可惡!他不是吃你的葉片,而是在幼苗腳咬斷,於是你的植物就無法活下去!太太太太可惡!
昨天終於上田一轉,田裡當然雜草旺盛不用說,回程時又在車上感到呼吸困難一直冒汗,第二次這情況了,是怎樣呢?影這一大株在廁所門外不遠處的馬櫻丹時,西曬的陽光剛好落在他身上,耀眼!耀到雙眼和花花雙手震震,再加一陣風,結論:重影!失焦!
香港朋友來台灣很喜歡點兩種台灣的青菜,一種叫水蓮,一種叫山蘇!說是因為香港沒有這兩種菜!用現代人說法,這兩種皆稱為野菜!野菜有甚麼定義,查一查。維基大意如是說,原本長於野外的植物,未被人工栽培或大歸模商業種植。其實,如今部份廣被食肆入饌的野菜,都是人工種植,但仍會被視為野菜,例如山蘇。
山蘇其實就蕨類雀巢蕨那卷卷的嫩葉芽部份。說來我家也有一株!
水蓮則相當有趣,是水生植物莕的一種,叫龍骨瓣莕菜。莕有許多種類,如浮萍般浮在水面,有細小的葉與花,像迷你的睡蓮!他有一條長長的莖直達水底的泥地,吃水蓮就是吃這條長長的莖。唯一這種龍骨瓣莕菜有入饌,長在台南美濃地區。
我想起這篇罕有地在若干年後,還能瑯瑯上口背誦如流的中學課文: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莕交橫,蓋竹柏影也。」
https://www.farm-direct.com.tw/index.php/Home/Article/article_info/article_id/2161
無聊的事又來了!有天因疫情關係,在家樂福發現所有葉菜都被搜括光了,只餘下水蓮。其實自家從未買過水蓮回家自煮,只在餐廳吃過。於是買了一盒回家,吃完之後,把有菜頭掉往水中,不到一星期又長出新根和小葉了!
我戲稱這個叫總統菜!陳水扁+呂秀蓮+蔡英文!
田園將蕪胡不歸!?高溫又逢疫情飆!
自5月中疫情爆炸,三級警戒以後,今日第二度鼓起勇氣上田去。除了因為要搭公車上田,加上自五月都屢飆高溫。今天6月20日鼓起勇氣出動,在淡水總站看華南銀行戶外那大大個溫度計,溫度37度啊!熱死人的概念!
面對滿田雜草當然不意外,幸好太陽不算是最毒辣,但沒想到回程時搭巴士,上了巴士,竟然開始呼吸困難,耳朵還塞起來像搭飛機那種!下車後雙腳抖顫。有幸能回到家,歎著冷氣喝水吃東西,好起來!可是,翌日起來,手掌起了三粒水泡,白白的,又癢又痛,大抵是田裡被螞蟻咬的,不知是不是紅火蟻。日前淡水漁會的主席才給紅火蟻咬後身亡!
說回田中狀況,想像中雜草叢生,青椒蕃茄都熟爛,只有南瓜好好地悄悄地躺在野草堆,還有冬瓜及節瓜等都自顧自長著!相隔三星期,天生天養,算是不錯了吧!
為了採玉米可以去到幾盡?
疫情急劇升溫, 5月15日提升至三級警示,
除了遛狗,都沒有出外了。升級以前有去過農田一次,
大約是13號左右,近日天氣也極端炎熱,
都34/35度,那太嚇人!
在熱浪煎逼、疫情高漲的時候,
由於去田必須搭兩程巴士,心中忐忑,就先不去田。
終於在5月27日,由於想到接下來會有一波梅雨,
於是膽粗粗的就去了田,一口氣把一田的玉米都採下來,
其他的,就看人有沒有命,看甚麼時候才可以安全地、放心地再來了!
在35度天氣下採玉米,隔著手袖,雙臂都通紅了!
在田裡一直以布口罩代替醫療口罩,這樣汗濕了也不怕。
離開田的時候碰上老闆娘,她說:你的口罩呢?
對,我的口罩剛才擦汗忘了戴!
但,其實那刻,老闆娘她沒有戴口罩啊!
| 大眼彩鷸趕緊離開水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