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黑袍子、淡綠色嘴喙、血紅眼睛,很酷的外型! |
原來,除了中杜鵑在台灣較常見,
其他鵑科鳥都是迷鳥,
難怪,在宜蘭和新北淡水,沒有噪鵑的影蹤。
噪鵑在香港多的是,
不見其影,總聞其聲,
尤其在春暖之時,
其高吭囂張的鳴叫,
近年更引來部份市民的投訴!
這種人太可怕了吧,
竟然容不下一年中才叫那麼個來月的自然鳥聲,
何其自大狂妄!
鵑類的鳥就是這麼有趣,
完全可以套用最老土但又最真實的金句:
「大自然真奇妙」來形容之。
為數不少的鵑科,
叫聲各有特色,
噪鵑最不修飾,
一聲比一聲高昂、急速。
在香港是常見鳥。
四聲杜鵑的叫聲,用粵音聲調是貼近「平上上去」聲調,
前台長填上「家婆打我」,台灣則以「不如歸去」填入,
一貫台港風格,一個是周星馳的扺死風,一個是瓊瑤的文藝風!
四聲杜鵑的聲調很溫婉,不像噪鵑的激昂,但會徹夜不停。
在坪洲常聞其聲。
八聲杜鵑的鳥蹤比較罕見,
八個音節是「平平平平 平上上去」的,
是田裡的蟲蟲殺手,眼神凌厲殘酷,極具鵑的特性!
難得在塱原曾睹其真貌。
叫聲各具特色不在話下,
最為人樂道的是鵑科的托蛋行為,
不少鵑科的父母都會把蛋下在別人的巢中,
生而不養,很會計算吧!
在香港最常見是將蛋下在椋鳥的巢,
最經典的是一張外國圖片,
一頭剛孵化出來的小鵑,用力把寄母的蛋推出巢外,
確保自己夠食物。
也說鵑母會在偷偷下蛋時叨走巢內的鳥蛋。
這些行為未親眼目睹,
但曾經在坪洲窗外大樹,
見椋鳥巢中冒出黑色噪鵑BB。
 |
| 一身麻花斑點,是雌性噪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