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汐對了,候鳥就成千上萬的在泥灘上出現。 |
人在台灣,很想念很想念在香港的鳥!
2006年,報讀了綠田園的生態導賞課程,
也參加了觀鳥會的活動和課程,
開始了觀鳥的旅程,
轉眼竟已是十一年光景。
離開了香港,真正體驗到上課常常說的:
香港是個生物多樣化的地方,
小小面積,物種的數目卻相當可觀,
而且我們就住在保護區與效野公園旁邊,
要看鳥,不用跑太遠,
雖然當年覺得由坪洲跑北區及米埔真的有一段路程!
要觀鳥,當然不能不入米埔啊!
而且不是參加一天遊那種,
於是,指定動作,
成為香港觀鳥會會員,
向漁護署申請米埔禁區許可證,
這個證只能進入米埔保護區,
要再進入泥灘的鳥屋,
就要成為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會員,
再以上述兩個會員資格,
向警務署申請進入泥灘禁區的許可證。
萬事俱備,亦毋須等東風起,
只需看看潮汐漲退,不同季候有不同的鳥類在等你,
當然還要靠點運氣!
去過米埔的人,十居其九都覺得沒甚麼好看。
鳥?沒看到多少啊!
的確,假如你不是有一對觀鳥眼、有觀鳥的知識、有觀鳥的興趣,
就這樣匆匆走過,真的沒怎樣,
加上長途跋涉,入場費用也不菲,
在普通人來說,米埔不會在他們心目中留下甚麼印象。
我生平頭一趟去米埔,
就是新雅的年代,
就一次公司旅行吧。
開始了觀鳥的旅程,
很快,你會有一雙觀鳥的慧眼,
而且和鳥開始有點緣份。
即使,我這種不求甚解的人,
只求認大類,不求分細名,
也會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鳥!
說來有點詭譎,
嘻!說的是真的,熟能生巧,
不是陰陽眼,
事實是,眼不見的不代表沒有,
也不是眼力不夠,
只是一般人日常步伐太快,
屋住空間太狹窄,
窗外能見天空的也不多,
才不知身邊有多少生物與你同在。
| 大大隻的銀鷗! |
關於米埔:
在1995年被劃為國際重要濕地,由於位處在候鳥遷移的路線上,
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候鳥在此作中途休息或渡冬之地。
米埔自然保護區 世界自然基金會
https://www.wwf.org.hk/whatwedo/water_wetlands/mai_po_nature_reserv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