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大自然驚慄事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自然驚慄事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蛇皮

怎麼地上有條白色尼龍繩,還這麼粗!一看,有紋的,是一條蛇蛻!就在社區大門外!上次端午臨近也在附近的草地看到一條小蛇,灰色花斑的。今天這條蛇皮好大啊!

我想到這幾句歌辭:「我飄零猶似斷蓬船,慘淡更如無家犬,哭此日山河易主,痛先帝白練無情。」話說周世顯與長平公主遭逢國變,戰亂中離散,一個人來到梅嶺,乍見路邊,大驚,怎麼長平公主上吊的白練在路邊!莫非----



 

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黃瓢蟲出沒

近日蝸牛又想出動攻擊蘭花,
專挑蘭花幼芽啃,
一有空就到露台抓蝸牛。
今天沒有找到蝸牛,
卻竟見桑樹上滿滿是黃瓢蟲的幼蟲!!!
桑樹葉底出現白白的霉菌,
打算要大幅修剪,
沒想到瓢蟲大軍駕到!
我以為瓢蟲是來吃蚜蟲,
一查資料,原來黃瓢蟲是吃白粉菌的,
難怪發白了的桑樹引來大批黃瓢蟲來開餐。
期間,
還有一兩隻成蟲在游弋,
不知是新羽化的還是要來繼續產卵的呢?
終於不再只是蝸牛!

2021/04/05
黃瓢蟲成蟲


黃瓢蟲幼蟲

由幼蟲變蛹


2021/04/18
小小的一隻瓢蟲,生命周期竟然和蝴蝶不相伯仲,
早前拍的幼蟲都不是一齡,都快要結蛹,
但結蛹後還得等五天左右,
才變成蟲。
今天樹上好熱鬧,成蟲都在葉底休息!
我噴了點噴霧,
弄得大大小小成蟲幼蟲到處跑!
 
2021/05/07
有朋友問我,黃瓢蟲吃掉白粉菌後,植物會死掉還是可以復原?
觀察所得,到今天(2021年5月7日),所有幼蟲都幾乎羽化了,
但第二批次的成蟲也許食物不足,體積只有第一次的一半!!
還撿到兩隻夭折了的瓢蟲。而長了白粉菌的葉片,都漸次枯萎了。
而大部份瓢蟲幼蟲好像都很會挑,會在一些情況還未致於太差的葉片結蛹,
看來大部份都趕得及在葉片枯掉落葉前羽化!
 


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草蛉

今天朋友傳來一張我年前在原石雅苑拍的草蛉卵照片,
一排草蛉卵懸在後陽台的鋁框上。
她問我,這是那種叫優曇婆羅花嗎?
我黑人問號了一會,
回她:草蛉卵
再谷哥一下。
有點怪力亂神似的,
說優曇婆羅花是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的花,
(澳門手信???)
一看,甚麼花?都是草蛉卵啦。
其實不少文章都已糾正過,
這些是草蛉卵,不是花啦!
但還是有報章一本正經說是花。
我再搜尋一下,
發現一個維基資料指出,
優曇婆羅花是榕屬的樹木,
有一篇文章刊出一張近乎真相的相片,
榕幹上長出一粒粒小花,
我大膽假設,
首先,榕屬的菩提樹也是佛教的植物,
優曇婆羅花也是,也同屬榕科植物,
榕屬都是隱頭果、隱花植物,
即無花果那類,花都長在果中,
正常情況下花是不外露的。
優曇婆羅花是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的花,
表示很罕有,
所以,看圖中的榕幹,
是可能有出現基因突變,
隱花外露了,本來長在樹幹的榕果變成小花了,
就成了千年難見的神聖之花了。
這是我大膽推測。
總結,這個是草蛉卵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聚果榕#日常生活中的优昙婆罗花
https://www.guokr.com/question/450887/




有看到嗎,那白色一點點的草蛉卵,是2018年4月在原石雅苑後陽台的鋁框上看到。

2017年5月在宜蘭的鋁門窗上的草蛉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蜂湧而至

前兩天中午到農地走一轉,放下手提袋,
見一類似果蠅大小的飛蟲,
然後拿起手機觀看群組留這,
有人(俗稱所謂番工L)為上不了班而不滿,
突然,聽到一陣嗡嗡聲,
抬頭一看,嘩,不得了,
一大窩成千上萬蜜蜂在我上空盤旋啊!
當下大叫:走!
於是往田基向出口走了幾步,
再回頭細看,
一群奶油黃色的小蜜蜂在低空盤旋,
沒多久,一下就消聲匿跡了。
還好不是虎頭蜂或大黃蜂。

良久,一名男子前來問蜂蹤!
田主不久亦到場,
說是發現有一窩蜜蜂,
請來養蜂的人來收走,
但看來遲來一步了,
都走光了。


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蛇出沒

端午未到,天氣已熱到不行,
說台北已連續第七天錄得35度!
區內蛇蹤早已活躍,
早在上月已見一條巨大蛇蛻在路旁,
又說大樓大堂有蛇潛行。
社交群組中也紛紛有毒蛇出沒的資訊。

早上和犬們到公園後,
烏嘴循例要到一樓交誼廳坐一坐,
喝一口水。
喝罷,把餘水拿到流理台倒掉,
見地上有一細小幼幼的蟲狀物,
心想:大是寄生蟲,阿MI又來生蟲!
細看,頭大尾細,
是蛇不是蟲呢!

通知了管理員哥哥,
他好不容易找了一個大膠袋來,
不知如何下手,
我用烏蠅拍把蛇撥入袋中,
他拿著蛇有點不知所措,
問我讓如何處理,
又問要不要送動保署,
剛好過路的一位大嬸說,
放回戶外就可以啦!

其實不只台灣,
在中大、坪洲都常有大大小小的蛇出沒,
其中在中大、山頂都遇上蛇在我眼前橫越,
嚇得馬上止步,
恭請阿蛇先行完,
我才開步。
但台灣就更多毒蛇。





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蝙蝠叫

原來蝙蝠除了高頻的尖叫聲,
還會在晚上像蟬一般鳴叫!

前天晚上,
突然發現耳邊有一聲輕輕「deee」的一聲,
以為幻聽。
約幾分鐘後,清晰的又再一聲。
四處找找看是否有鳴蟲入室,
又看看陽台是否有蟲影。
沒有發現。
不久,聲音愈來愈大,
由間歇發出的單次響聲,
變為不斷的蟬鳴般聲音!

翌日午後發現一蝙蝠在窗外飛行,
其實平日傍晚一向有蝙蝠游弋,
但鮮有日間出現。

當夜,相同情況又再出現,
鳴叫聲再現,
在網路上一查,
發現原來是蝙蝠叫聲!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拾獲赤腹松鼠----開眼

一覺醒來,
又把送防疫所的事擱在一旁,
心想,可以的話,就自己暫養。

今天餵食松鼠仔時,
發現他眼角有點黑黑的,
以為是髒東西甚麼的,
再細看,
噢,是開眼呢,
小黑點漸漸張成一小線,
樣子矇矇鈍的,
超可愛。

到晚上,
突然變成只有左眼張開,
右眼未有再張開。

小松鼠張開眼睛了!
見松鼠眼睛開了,拿出藤球,
協助他做做運動。
但看來他並不喜歡。



拾獲赤腹松鼠----拉肚子

今天松鼠整天拉稀便,
水一般的稀,
更伴隨許多氣泡。

拉肚子以外,鼠BB吃東西的能力和意願也不太好,
不知道是不懂還是不願意,
每次抱他起來,本來是努力而強烈向前探索,
但一接觸到矽膠奶咀,
吃的意慾就停下來。
吃一半掉一半也說多了。
看著看著,
心中不禁動搖,
可能要重新考慮是不是真的要送到防疫所,
畢竟那邊總該有專業一點的照顧水平吧,
而我們至今仍未能掌握到理想的照顧方式,
起碼松鼠BB表現出來的狀況並不理想。

看著小BB,何去何從,心中忐忑。

拾獲赤腹松鼠----何去何從

關於拾獲赤腹松鼠BB一事,
很多方面都是困難的決定。
當初看到松鼠BB在地上,撿還是不撿?
撿了回家,到底送不送去防疫所?

考量了松鼠日後野放的問題,
在網路上查閱多方資料及詢問,
唯一是南投集集的野生動物保育中心是最有保證,
會以我們想像的方法(如嘉道理農場)照養及進行野放訓練,
但南投集集距離宜蘭未免太遠太遠。

昨日我向野生動物急救站查詢時,
FB的回答是,我可以送到台北鳥會,
那邊有義工可接收。
我當下心想,松鼠可不是鳥啊 !
今天在電話中硬著頭皮了解多點,
對方說會內有義工可以接養,
他們都是有照顧動物的愛心及經驗。
但他們沒能說出,日後是否會有專門場地及計劃,
為松鼠野放訓練做好準備,
看來是以較業餘的處理,
我非常不好意思地拒絕了。

其後找到宜蘭防疫所的野生動物救傷站,
對方表示,我可以自己養大,再放回公園,
若我不想養,可以帶來防疫中心。
但他沒有說明處置方法是否會照護及野放。
我難免想到防疫所的「十二夜」,
赤腹松鼠不是保育類,
送過去,可能就看他們喜歡如何處置。

看來,目前只能繼續留下。
昨日BB睜開眼睛那一刻,超級可愛的樣子,
但距離他能活動自如,強壯生活,
相信有一段時間,少說也得兩三個月。
專業的野放訓練,
是成長期除了餵食及必需時,
養護員都不會跟動物玩耍及接觸,
以免和人太親近,日後警惕性低,
不夠機警,
一放出籠就被狗捉了。
但隻BB太可愛,
要忍耐著不理他不摸他,
有點難度,
無法,見步行步!

今天松鼠的保溫工夫做足,
看來情好轉,沒再大叫,
但整體食量太少。

給赤腹松鼠BB堆壘多少的毛娃娃與毛巾及暖袋,
也難以指代母親那溫暖的懷抱!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青蛙下蛋


最初在葉片上發現這眼睛,以為是昆蟲的蛹或卵甚麼的!
好久沒發現大自然驚慄事件簿,
今天發現的驚慄事,為四周的沉悶氣氛注入了生氣,
換來連番驚歎與笑聲!

上周日,雨後的早晨,在天台的地上,
出現無數眼睛,白白一團糊狀東西包裹著一顆黑色的小圓點,
就欠沒有一眨一眨!
甚麼東西?首先想到是蛙卵!
在網上看了圖片,確認。
我和天台台長小心翼翼撿起,
放到玻璃瓶裡,希望它們變了蝌蚪後,
就送給鄰居放到園中的小池塘中。

小心翼翼將地上的眼睛撿起來,放到玻璃瓶中,用水養著,看看會不會變出蝌蚪!

等了一天又一天,沒動靜!
台長說,白色外層都失透,也許是沖到地上後曬了一會兒,
都掛掉了。
我想,莫非蛙卵未受精,未能變出蝌蚪。

今個周日,同樣是雨後的清晨,
眼睛又鋪了一地。
Connie 跟我說,她妹妹 Bonnie 看過蛙卵的圖片後,
表示極像她在台灣吃的甜品,叫青蛙下蛋。
我們聽後都大笑!

晚上,好奇心驅使下,我在網上搜尋台灣的青蛙下蛋甜品,
由台灣山粉圓看到山香子、小紫蘇、羅勒子等,
台灣的青蛙下蛋,是香草類植物的種子,
遇水後會膨脹,
並在種子外形成一層白色糊狀的膜包裹著種子,
這層軟軟棉的白膜,足以為種子提供水份,
以應付乾旱天氣,以利發芽成長。
看到這裡,突然想,
我的天眼不就是在羅勒腳下出現?
難道﹣﹣﹣﹣
即時將早前第一次收採回來風乾的花枝取下兩粒羅勒種子,
掉到水裡。
果然,有半粒黑芝麻大的種子,
在水中稍稍脹大,一會兒,一層白膜生成包裹著種子!

我和台長還煞有介事用玻璃瓶置之,
希望會變青蛙王子!
實在是天大笑話!

2014/7/23


用水浸兩粒金不換的種子,幾分鐘後變成一對眼睛!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米奇駕到

天台農莊運作至第三年,
看到這個缺口,談不上驚慄,
幾乎毫無疑問,
又是鳥兒幹的好事,
只是沒想到,
今年的鳥兒怎麼連青的蕃茄也啃?
鳥兒實在太瘋狂了吧,連青蕃茄也啃!

然後,翌日看到洞口擴大,
一看,竟然是菜青蟲?!
這下可有少許驚愕,
怎麼菜青蟲啃起蕃茄來,
實在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來。

這下更錯錯愕,不是吧,菜青蟲吃蕃茄!

然後,發現在保護網下的蕃茄繼續被啃,
黑網甚至防鳥網也被咬破,
鳥兒何時這麼不守規矩,
似乎對鳥兒之友作出最大挑戰!

及至,有一天傍晚發現老鼠蹤影,
才恍然大誤,
菜青蟲是無辜的,
他只是路過的!
鳥兒也是寃枉的,
他只愛吃紅蕃茄!

運作三年,
米奇的出現,
實在是大大驚慄,
耗子入米缸,
天台農莊從此不再平靜,
後患無窮!

米奇駕到,觸發人鼠大戰個多月,
台長疲於奔命,快到崩潰地步。
最後結局出人意表,
詳情記載在貓吒農場的專頁內
http://maojarrooftopfarm.blogspot.hk/

====

世事如棋局局新,蟲界亦然。
2014年11月,蕃茄上再現菜青蟲,原來菜青蟲真的會啃番茄,
看來不是無辜的!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噪鵑托蛋(三)

聞說,鵑科托蛋於其他鳥類的巢,
當雌性鵑鳥找到適合的寄主巢時(巢內已下了蛋),
她就會鬼鬼祟祟地竄入巢,
下了蛋,再把同等數量的蛋啄走,
好讓寄主不察覺。
而小鵑往往比寄主的蛋更早孵出,
出生後會即時消滅其他蛋,
或攻擊同巢的雛鳥,
以佔盡寄主父母的糧食!

資料顯示,噪鵑有別於其他鵑科,
不會對同巢的雛鳥或蛋作出破壞或攻擊行為,
(相信雌鳥下蛋後還是會弄走等同的蛋吧!)
所以有機會看到異鳥同巢的場面。

觀察所得,椋鳥雖然個性強悍,
但性格相當善良,尤其小鳥間的手足情深,
上一巢的小椋鳥,能力較高的會協助照顧發展較慢的,
父母照顧小雛亦相當無微不至。

這一次,
面對能力未發展的小噪鵑,
小椋鳥會在他面對示範拍翼,
相親相愛!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噪鵑托卵(二)


還是那句話:大自然真奇妙。
我不用大自然真殘酷,雖然有些情況和殘酷吻合,
但還是用奇妙較好!
像鵑科將自己的蛋下在人家的巢,
還要把人家的蛋推走,
小鵑出生後更會即時把其他蛋啄爛,
以至啄死同巢的雛鳥。
聽來得殘酷,也太缺德,
但也實在很奇妙。

為甚麼會有一種鳥這麼有趣,
把蛋下在人家的巢,
自己屁股也懶得拍一下,
掉頭就走。

為甚麼小鵑鳥會一出生就曉得把同巢內未孵出的蛋推到巢外,
一幀外國人拍的照片,
就是巢內一隻剛破殼,有皮無毛的小傢伙,
竟然用盡生平的力氣,用背把一隻蛋頂出巢外。
聞說小鵑的喙尖有個鋒利小勾,
專門用來戳破其他蛋,
以及攻擊其他小雛。
為甚麼一隻剛生下來的小鳥,
就有這麼邪惡的本能?

為甚麼一隻椋鳥爸媽竟然不懂分辨雛鳥的樣子?
像窗前這個巢內,同時存在椋鳥與噪鵑BB,
樣子德性本來就很不一樣,
到底椋鳥知不知事情的真相呢?

奇怪!

我比較相信,椋鳥是善良的傢伙,即使他覺得巢中的小雛長相有點不一樣,但基於本能,面對張著口求食的小雛,還是出於本能地去餵飼。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噪鵑托卵(一)

又一個天晴酷熱的周日早上,
指定動作,晨起後,瞻天望地,
見窗前椋鳥巢有蠢動,
拿雙筒望遠鏡一看,
原來小椋鳥出巢。
馬上向農夫報訊,
農夫在望遠鏡望了一眼,
問:誰?黑色的頭啊!

奇怪,我看到的就是一隻小椋鳥,
不會是黑色頭,
再看!
噢,不得了,
椋鳥巢內原來有一頭小椋鳥加一頭噪鵑雛鳥!
不簡單啊!
我窗前這棵樹,
今個年頭,
竟然先後育出兩巢小鳥,
第二巢更在同一個巢內養出椋鳥與噪鵑!

首先,
初夏時兩頭椋鳥成功在樹上的巢養育了三隻小椋鳥。
沒多久,
又有兩頭椋鳥看上了這棵樹,
在更靠近我們天台的一邊築巢,
搬了幾條草枝後,
也許終究覺得太近我們的窗了,
竟然看上了這個舊巢,
稍作條補,重用起來,
真環保啊。
現在還出現噪鵑與小椋同巢的場面。

晚上風雨大作,
希望小鳥們都平安度過,
都能平安飛出巢!

可愛的小椋鳥,面對長相不一樣的兄弟(圖右被樹枝所遮蓋的黑色物體!)

小噪鵑看來精神萎靡不振,沒精打采的,與噪鵑詭異個性和懶惰個性相當脗合!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瓜蠅出沒

連月陰雨,五月初一個陽光或隱或現的中午,
在天台閒著走,看看滿園的瓜果,
場主對著長勢不錯的青椒、茄瓜、苦瓜躊躇滿志之際,
我的視線落在那只有一個手指節般的小苦瓜,
小小苦瓜上,有一隻昆蟲停於其上,
牠的腹末竟尖細如針,仿似要往苦瓜上刺﹣﹣﹣﹣﹣
噢!那不是瓜蠅!
那可惡的身影,是瓜蠅,在河背農場見識過牠!
登時驅趕。
牠卻鍥而不捨繞著苦瓜飛舞,時而停在葉片上。
耕種的人說,首年種植的地方,第一年總能安然渡過
病毒害蟲彷彿一時間未能找上門,
但到第二年,就沒有這好日子過,
果然,去年天台首度種瓜,
從未見瓜蠅蹤影。
今年,苦瓜才不過剛結了小果,
沒想到已招來瓜蠅針了!
可憐啊!

5月1日,苦瓜的花蒂還未乾掉,5月5日已有瓜蠅來找,5月10日已破了一個小洞,還有小蟲掉出來結了的蛹!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寄生蜂

驚慄事件又有新猷,
依然是那金句:大自然真係奇妙!
但既然列入“大自然驚慄事件薄”當中,
今回的事件實在叫人想一想也心中發毛,
不禁發出:
大自然真係殘酷,
或者:
大自然真係恐怖
的驚歎。

話說踏入秋季,
天涼好種菜,
天台菜園大張旗鼓。
有機菜必有蟲,
但今年農主用了一幅裁縫用的紗布,(小妹妹那種公主裙必用的輕紗)
取代農具專門店出售的防護網,
覆蓋著菜盆,
輕巧、透光、透氣、不會沾濕,
容易夾妥,效果奇佳,
蝴蝶、蛾都可拒諸網外,
仍難逃潛葉蟲的入侵,
但情況不算嚴重。

對青菜極其歡喜的菜青蛾,
今年面對一盆盆美食,
卻不得其門而入,
退而求其次,
轉而攻擊平日甚少蟲患的、放在網外未受保護的唐芹,
於是,連日來在唐芹上捕獲不少蛾蟲。

今天在捉蟲時段循例用小枝左右撥弄,
先發現小青蛾蟲一條、蛾蛹一個,
忽然,看到其中一個唐芹小枝上,
一粒一粒緊緊排在一起的是啥?
如白米粒般大小、橢圓形、蠶繭狀。
再看,
旁邊不是一條菜青蛾蟲?

到底這堆白色小粒粒和菜青蟲有何關係?

農主說:菜青蟲下蛋?

先拍了照,回家後想啊想,
不是吧,蛾都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啊,
卵、幼蟲、蛹、成蟲。
菜青蛾是幼蟲的階段,怎麼會產卵,
這推說太遠離事實的可能吧了。

最有可能是被寄生了,
曾經養過蝴蝶,蝴蝶蛹被寄生蜂或寄生蠅寄生了,
蛹最後只餘一個空殼。
當時找資料時,看過些圖片,
見過被寄生了的蝴蝶幼蟲會排出蟲繭!

於是就朝寄生蜂的方向找,
終於在以下網誌中證實了,
是菜青蛾被寄生蜂下了卵在體內,
寄生蜂的幼蟲在蛾蟲體內成長,吸乾了蛾蟲的營養後,
時機成熟時,
寄生蜂的幼蟲穿刺蛾蟲蟲體而出,並即時結成蛹,
蛾蟲身上可見一個一個被刺穿的黑洞,
看完資料,再看看拍的照片,
頓時發毛!
核突指數有滿分!


大自然果真充滿驚慄!


參考資料:
http://gaga.biodiv.tw/9507bx/408.htm

蛾蟲身旁那排像子彈孔的小黑洞,就是給寄生蜂的幼蟲咬破而出所造成的。可怕!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蕃薯

這件事雖然發生在雪櫃底,但也應該列入大自然真奇妙系列!


大概一年前,朋友送的蕃薯藤,隨便插在一個小盆,
備受忽視,沒人澆水,被丟在天台一角,
數月後,面臨清剿,在小盆內竟然也掘出幾個營養不良的小小蕃薯,
將蕃薯往廚房裡的地隨便一放,
(聞說這些蕃薯、芋頭類在採收後往地上擱幾天,收乾水份特別甜美!)
但由於實在太奀細,沒打算吃,
幾日後移送堆肥桶。

事隔五個月後,
騎呢貓向著雪櫃門嘔吐,清理時,
在雪櫃邊緣發現一點點綠葉,
竟然拉出這個僵屍般的蕃薯,
蕃薯大概被誤踢入雪櫃底,

就在雪櫃底捱了半年,
發起芽來!

蕃薯的生命力真強!
刻苦耐旱,無肥無水無泥無光無人理都無問題!
看到他這個模樣,打算送他去田裡種,
省水省力省肥又無蟲害
有蕃薯唔會餓死人!



五月時在盆內掘出的瘦弱蕃薯

本來一枝蕃薯藤,插在泥中,大半年後長了一堆小蕃薯

被踢入雪櫃底的蕃薯,發起芽來!

11月初,將蕃薯安頓到農地去!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葵花寶典之空殼公司


今期的大自然驚慄事件薄是:
雲端農場的場主想嘗試一下土地種植的滋味,
決定由盆農擴展至地農,
自從五月底開始,弄了一小片地來,開荒三個月,成功種了四個竹籮,
確實吃了一斤通菜、一斤莧菜後,
把田地弄至寸草不生的同時,
農友送贈的八粒食用向日葵種子,
下種後經歷了十號風球及八號風班之後,
八粒雖然只能活一粒,
但終究茁壯成長。

只見酷暑下的田野,
向日葵一枝獨秀,傲立田邊,
抵得熱捱得旱似的,
看來充滿希望。

聞說,當中心的粒粒小花蕊都掉下來,
就可以收採葵瓜子了。

有點奇怪,
密麻麻排在中心的小花蕊,
掉到地上時還是圓鼓鼓青綠綠的,
但既然說掉落就可以收採,
就收採。

二話不說,
把花朵割下來,
農友甲和農友乙來瓜分了一小把,
我和地主抱著花冠,把葵瓜子拔啊拔,
突然,大叫一聲:

空的
登時田中二人四眼兩咀都呈O型(註:“田中二人”不是日本人!)
不是吧!
所有葵瓜子都是空的

在田間種了三個月
竟然是空的
沒有一粒不是空的!
到底為甚麼?
缺水?
不知道!

(約兩個星期後,大概推斷原因是得了莖枯病
皆因田中的幾株蕃茄都得了這病
其中一株就在向日葵旁!)



看來不錯的樣子

農友甲和乙先來拔了幾十粒葵瓜子

滿滿一盆葵瓜子

都是空的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泥蜂 之二

不得了,上回寫了泥蜂盜蟲
人家以大自然的陶藝師、建築師和麻醉師來形容他。

泥蜂有別於蜜蜂,不以蜂蜜為食,所以不會產蜜,
他們是肉食性的。
要下卵之前,泥蜂會營造一個一個拉坯似的陶壺,
然後捉來蛾的小青蟲放到泥壺內,
再在泥壺產下蜂卵,然後離開泥壺,把洞口封了。
幼蟲孵化後,在泥壺內可以以青蟲作食。
幼蜂在泥壺內長大,就破殼而出。
上次發現了這個不明物體,剿破後見到滿滿是蟲,
事後查資料才找出答案,所恨沒有拍下照片。

沒想到,剛過去的星期六,早上跑到天台,正要拿晾衣架晒衫,
衣架掉到地上,好像有些甚麼飛出來?
沒發現。
於是將衣架張好,突然,眼前一亮,O了嘴,
兩個小泥壺在衣架上。

趕忙去拿相機來,拍了照,繼而,
有怪莫怪,我好想拍一拍裡面的情況,
而這個衣架我也真的要用啊,
但我答應,下一回若築巢在沒有妨礙我的地方,
一定不再搗你的巢。

於是,得以拍下這輯泥蜂巢,還有回來尋巢不獲的泥蜂媽媽。

兩個築在衣架上的小泥壺,一個已封口,應該已下了卵。

壺內的蛾青蟲,不及上回發現的鮮活,色彩稍遜。

下方是另一個已封口的泥壺,可見一條又肥又圓的蟲,就是蜂的幼蟲了。

期間,泥蜂回來尋巢不獲,迷茫了好一大段時間。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蛆蟲世界

實在是有點驚心動魄。蛆蟲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強,據聞,最徹底的方法是用剪刀把他剪開兩段!但成千上萬條,怎麼個剪?最後,不少人還是割愛,將那桶寶貴的堆肥棄之。
蛆蟲事件在貓吒農場成立了第五個月發生,源頭不明,但據推測相信是肥中有五花茶的材料,煲過的五花茶材料曾經在陽光下曬了一段時間,可能因而被蒼蠅下了蛋。經過兩個多月堆肥的過程,混了泥土之後,竟然出現成桶蟲,場主面對一整桶的蟲,束手無策,落了好些甲殼素,將泥和蟲一層一層鋪好,蓋好,靜存。又過了兩個月左右,時值寒冬,黑奴打開了蓋子,原本又白又肥的蟲,都變了褐黑色,有點縮了水似的,滿以為都掛掉了。細心一看,竟然都會動呢。大家不知如何是好,心想,再蓋他一兩天看看情況如何。
沒想到這些蛆蟲生命力超級頑強,他們會從蓋子的罅隙跑出來,掉到地上,天天如是。為免蟲蟲爬到鄰居的天台,嚇倒鄰居,苦無對策下,把整桶泥加蟲給棄掉。
事情總沒那麼簡單,沒想到不久後又發現第二桶泥出事啦,今勻 場主以耐性對待,將泥桶放在一大盆水中央,讓那些從桶中爬出來的蛆蟲掉在肥皂水中給淹死,終於在近十天以後,不用再面對那盆蛆蟲湯了!嘔心!
動輒成千上萬條的蛆蟲,而且經年不死!

艾草與紫蘇

 剛過去的夏天熱死了!也許植物都覺得快熱死, 於是就開起花來,盡地一鋪?  艾草的花很茂盛,有如鋪了雪的枝葉!       紫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