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甫在太平洋生成,
我的颱風模式就率先啟動。
其實這個習慣在香港早已存在,
和在台灣不同的,只是形式、程度及緊張度的差異。
廿四小時監測著氣象局和颱風論壇的資訊是颱風模式第一步。
以前的幼稚園校長一定以為我關注颱風訊息和希望放颱風假有關,
其實真正原因是,我住外島,
和高樓臨立的城市地區不一樣,
離島空曠風大,
我家天台上的植物及雜物都要倍加小心,
防風措施要強人一等;
颱風天上班下班,渡輪服務更與我息息相關,
於是膽小的我更是緊盯著颱風動向。
來了宜蘭,面對太平洋直撲而來的颱風,
更是敬畏慬慎。
今年天氣勁熱,颱風卻遲遲未生成,
第一個風卻一來就是強颱,
而且是在一天之內由輕颱升中颱升至強颱!
各國天文台一致認為尼伯特指向台灣,
但以宜蘭花蓮為主,
眼見颱風的勁度一天比一天增強,
其路向成為關鏈焦點。
七月六日晚,看著颱風愈近愈烈,
路向往南再往南,
直指台東,七日凌晨在台東的太麻里登陸,
僥倖宜蘭和北路免於難,
但看著其路徑及風力,
心知正面受襲的台東肯定會重創。
十七級風,就如去年杜鵑以十七級以上風力吹向南澳!
香港友人問,
十七級風有幾大,十號風球嗎?
我不懂,但知可以用地動山搖來形容十七級風的威力!
說實在,在兩重強化玻璃外,
每次只見白茫茫風雨樹葉枯枝橫飛亂舞,
不成章法,也實在不敢站在窗前,
人只怕得躲在靠近大門口處,
大樓一直在搖,
就像五六級地震般!
不是地動山搖是甚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