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前屋主與花


前屋主送的花,有國蘭與茶花。

國蘭是DB前屋主送的,
是我學國畫時第一節上課學畫的國蘭,
屋主送的那株會開白中帶淡綠的花,
清淡到不能再清淡!
據前屋主留下的一張描述,
這株蘭花有個好型格的名字:鐵骨素心蘭。
更好笑的是,屋主鑑於我們沒有跟他討價還價,
對他的房子又讚不絕口,
覺得我們很是豪爽,
實女中豪傑也(大笑三聲!)
於是就送了這株國蘭給我們作入伙誌慶。
蘭花每年都會開花,至今繁衍為兩盆。

數月前,
現居PC的前業主、同時也是我們的鄰居,要搬家了,
將天台的兩盆茶花送給我們,
實在是托孤吧!
據說茶花是從龍仔悟園拿回來的,
一盆紅花,一盆是白裡泛著淡紅。

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由人家的三樓天台搬到自己的天台。

和一貫茶花一樣,
花苞總是掛滿樹,就是不肯開,
還每天掉花苞。

有天到陳平記買東西時,
順便問老闆如何解救,
老闆說:茶花不能搬動,
也不能太多水。
花苞會掛在枝上好一段日子(半年),
到冬天才開。

於是給茶花制水,
近日有一兩個花苞稍稍肥大,
更吐出點點花瓣,
到底會否開花成功呢?

茶花和迷你跳舞蘭,
成為兩盆萬眾期待,
苞滿枝頭,

卻未肯綻放的花朵。


掛了近三四個月的花苞,終於吐了點點紅瓣的影子!

等了近半年,茶花終於在一月份開花了。千呼萬喚,又大又紅的茶花,三日就凋謝起來。凋謝的過程同樣相當漫長,少說也有兩三個星期,還掛在枝上。奇!



二月底,白色的茶花也開了,枝、葉、花密得不得了,花形花色都相當美,難怪花主將花送給我們時,面露不捨之色!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蘭花開花了

難怪這麼多人愛種蘭花,
皆因蘭花總會定時定候每年開花,
花朵亦長時間不凋謝。


去年在繽紛買了兩盆嘉多利亞蘭,
其中一盆今年又再開花了,
一個早上看到葉片上一條幼長的東西,
乍看以為是蟲,
還以為天台的菜青蛾蟲竟然連蘭花也啃,
看清楚是花蕾,
才不過一星期左右,
就綻放開來了!




相比起來,
另一盆迷你的跳舞蘭開花的經歷真是漫長,
由出現長花的花莖,
至今已近三個月,
花蕾還在形成中!

未知花期!


至於這盆約三年多前在東涌街市買的蘭花,
也每逢仲夏開花,
開得頗為茂盛。



而DB前業主送的國蘭,
也會在冬春之間開花。



古蹟建築

話說半年前離開了風景不錯的學校,
在灣仔駱克道呆了三個月,
有趣的是,在一個佛教機構工作,
是我一生中首次在熱鬧如此的地區工作,
儘管我在東記那種報館工作,
也未曾出入過有芬蘭浴場、麻將館、夜總會的大樓,
偏偏我在這個完教機構工作,
造訪高僧的淨室,
卻在這種大廈之內,
也許這裡才有最需要他們普渡的眾生。

而每天在灣仔出入,
受盡二手煙、麻將館燒衣、自由行旅客阻街之苦,
最教人受不了除了街外的污煙,
原來還有機構內的混亂,人事的不堪,
和宗教義理背道而馳的眾生相,
在這裡以倍數以上呈現!


若要在自己的專業範疇上被不專業的人指指點點,
不如去一個不是自己專長的地方去被人指點來得好,
於是,離開了駱克道,
來了一個很特別的地區的一幢很特別的建築上班。

新工作地區是西營盤,
卻已接近半山的般咸道。
上班的路徑多的是,
若從碼頭乘小巴到般咸道,
全程無風無浪,高尚的半山區仍留有點點華洋雜處的風味,
華洋雜處這種名詞和風貌,隨九七後,
一年一年被大陸風蓋過了!


若選擇由中環沿岸邊往西營盤走,
滿街都是鹹鹹的海味、臘肉店,
還有幾間大型紙扎點,
老舖依然林立區內,
香港最先開發的地區之一,
也曾是繁華的塘西。

來到東邊街,
舉頭望,前路一條陡直的斜路,
目標就在斜路盡頭!
有如北海道的阪道,
由上而下的話,
斜路盡頭直通維港岸邊,
如今我是由下而上,
年青時曾有一個紀錄,
有一天,我和友人推著一袋大麵粉,
沿正街推到第一街!

終點是我的新工作地方,
前身是高街精神病院,
如今只保留了門廊,
後方建了新大樓,
這種保育古蹟方法,
聊勝於無。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彩鷸

好一段時間沒去過塱原,近幾次到塱原,每次都有不少的變動,當中靠近燕崗村的一大叢蘆葦,曾經是拍友聚焦之處,長火短火,凝神貫注,捕捉鶯們在枝端搖曵的姿態。但,不知何時,這片蘆葦叢和池塘不見了,變為農地。
蘆葦叢消失,鶯鳥另覓棲地,還有曾經在這裡出沒的彩鷸,會往哪裡去呢?

認識彩鷸的名字,始自當年保衛塱原運動,那時還未深入去認識香港的鳥類,但聽說過塱原的生態珍貴之處,彩鷸是其中一個重點。

及後,塱原保存下來,落馬洲支線放棄了架空方案。2008年,報讀了香港觀鳥會的鳥類辨識課程,大約在   冬季的一個清晨,戶外觀察的其中一個點是塱原。跟隨著導師分組遊逛,來到這一池小沼澤,從未親眼看過彩鷸,竟發現同一時間有為數十來隻彩鷸集體出遊。由於我走在行列之首,雖被這幕驚嚇得目瞪口呆,但還來得及提起照相機,在彩鷸戒備起來並隱沒在草叢前,拍下這難得的一幕。

同行的導師說,他看鳥的資歷不淺,從未見過這麼多彩鷸一起出現,對於手上沒有機拍下珍貴一幕,悔恨不已。

看到彩鷸已經是幸運,還一次過看到十來隻,實在是走運,等同中六合彩頭獎。
好懷念往日塱原這個蘆葦叢,懷念那個早上和彩鷸群的相遇。

塱原的彩鷸群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棕櫚樹上的紅果子

家居窗前的棕櫚科植物,那紅艷艷的果實,
經常吸引各種鳥兒來開餐,
至今包括八哥、白頭鵯、紅耳鵯、相思,
鳥兒在這兒吃個飽飽,也方便慢慢拍他們開心食相,
有果實為背景,特別好看。
噪鵑其實也很愛這些紅果果,
但可能這束果實太開揚,噪鵑從未光顧過。

紅耳鵯


白頭鵯

相思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誠品

誠品九月在香港開幕,開店之初當然不敢光顧,十月看報章報導,顧客人流已大減,才想起還未去過,於是接連逛了幾次。
和大家談起,不少人都去了,但大家都說,買書的人不多,有朋友去買了茶葉糖,有人去買了甜杏仁油!農友阿C去打了幾次書釘,終究入正題,買了一本種植書。
有人狠批說誠品像間超市,其實誠品像不像超市,或出售許多和書無關的東西都不重要,最重要是在這裡找到要找的書,而且數目不少。像大自然、有機耕種、手工書,就有不少選擇,許多台灣出版的書,由排版、插畫、相片,都漂亮極了,未看內容,已很想買回來!
雖然書價不匪,但好的書都是作者的心血,知識版權有價,鼓勵大家想買就買。

終於有人買書了!

洛神花與百香果

說實在,耐旱易種無蟲害的東西,總不是你最想吃的東西。像洛神葵,不知從何時起成為香港有機種植的熱門必種項目,但我還是想吃草莓多於洛神葵!
雖然不大愛吃洛神花,但那紫紅的膨大花萼,在盛夏時確是相當醒神。由於每次到農場時多已午後,聞說洛神葵的花只在早上綻於,而且花期甚短,開一下子就會凋謝,難怪我總是見到花瓣合上了的花苞!
這天(2012年10月)難得看到鄰田的洛神花竟開了,淡淡的淺紫紅花瓣,相當好看!

洛神花


鄰田百香果最近開了花。百香果也是相當容易栽種。很喜歡百香果的味道,喝台灣茶時就常會點百香果綠茶。但百香果實在“難吃”﹣﹣﹣﹣硬殼內千百粒種子,吃的就是薄薄包著種子的那層鮮黃的醬膜,酸酸甜甜,但到底是連種子也一併吞下肚?還是舔了味道,再一粒一粒吐出來?很累啊!
百香果的花造型相當獨特,和西番連相若,同科啊!



百香果花


百香果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寄生蜂

驚慄事件又有新猷,
依然是那金句:大自然真係奇妙!
但既然列入“大自然驚慄事件薄”當中,
今回的事件實在叫人想一想也心中發毛,
不禁發出:
大自然真係殘酷,
或者:
大自然真係恐怖
的驚歎。

話說踏入秋季,
天涼好種菜,
天台菜園大張旗鼓。
有機菜必有蟲,
但今年農主用了一幅裁縫用的紗布,(小妹妹那種公主裙必用的輕紗)
取代農具專門店出售的防護網,
覆蓋著菜盆,
輕巧、透光、透氣、不會沾濕,
容易夾妥,效果奇佳,
蝴蝶、蛾都可拒諸網外,
仍難逃潛葉蟲的入侵,
但情況不算嚴重。

對青菜極其歡喜的菜青蛾,
今年面對一盆盆美食,
卻不得其門而入,
退而求其次,
轉而攻擊平日甚少蟲患的、放在網外未受保護的唐芹,
於是,連日來在唐芹上捕獲不少蛾蟲。

今天在捉蟲時段循例用小枝左右撥弄,
先發現小青蛾蟲一條、蛾蛹一個,
忽然,看到其中一個唐芹小枝上,
一粒一粒緊緊排在一起的是啥?
如白米粒般大小、橢圓形、蠶繭狀。
再看,
旁邊不是一條菜青蛾蟲?

到底這堆白色小粒粒和菜青蟲有何關係?

農主說:菜青蟲下蛋?

先拍了照,回家後想啊想,
不是吧,蛾都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啊,
卵、幼蟲、蛹、成蟲。
菜青蛾是幼蟲的階段,怎麼會產卵,
這推說太遠離事實的可能吧了。

最有可能是被寄生了,
曾經養過蝴蝶,蝴蝶蛹被寄生蜂或寄生蠅寄生了,
蛹最後只餘一個空殼。
當時找資料時,看過些圖片,
見過被寄生了的蝴蝶幼蟲會排出蟲繭!

於是就朝寄生蜂的方向找,
終於在以下網誌中證實了,
是菜青蛾被寄生蜂下了卵在體內,
寄生蜂的幼蟲在蛾蟲體內成長,吸乾了蛾蟲的營養後,
時機成熟時,
寄生蜂的幼蟲穿刺蛾蟲蟲體而出,並即時結成蛹,
蛾蟲身上可見一個一個被刺穿的黑洞,
看完資料,再看看拍的照片,
頓時發毛!
核突指數有滿分!


大自然果真充滿驚慄!


參考資料:
http://gaga.biodiv.tw/9507bx/408.htm

蛾蟲身旁那排像子彈孔的小黑洞,就是給寄生蜂的幼蟲咬破而出所造成的。可怕!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羞與為伍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滿紙歪理、混淆視聽,
原來是前天文台長林某的拿手好戲。
龍尾一役叫人刮目相看(用“挖目相看”更貼切),
果真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前台長用來量度唐英年、孫明揚、曾蔭權的尺,
丟到哪裡去了?
邏輯、是非觀念糢糊,實在可怕!

為梁CY的僭建說項,
理由是:曾蔭權的僭建現在有人理嗎?
(原來別人做賊,也作為自己作賊的合理抗辯!)

龍尾灘一役,
把一切都推在前朝政府,
原來前朝有錯,今朝政府可以奉旨繼續錯下去。
那麼,這是甚麼理論?
簡直滿紙荒唐!

在龍尾一事上,
我看到前台長的犴狡,
以社會上大部份人對他的崇敬,
蠱惑人心,借機出來支持龍尾。
(在六年前自然生態論壇四出為龍尾做事時
他未哼半句)
然後又在政府維持原判時,
故作惋惜,為現政府解畫,說政府有多為難,依程序有多重要!
(程序要香港人喝毒藥
香港人就要喝毒藥嗎!)
動作多多。

若不是入米埔必需成為觀鳥會會員,
我第一個退會。
曾經因著前台長的名譽會長身份,
覺得身為觀鳥會會員與有榮焉。

今天,
我覺得:羞與為伍!

2012/11/17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在梅窩的一片草地上,
看到一隻猛禽佇立枝上,
振翅之間,
看到翅下的兩片黑班,
就知牠是鵟。

2010年10月梅窩

2010年10月梅窩


俯仰浮沉

怪金魚阿銀由黑變銀,只剩下一對黑眼睛。
此外,還有一個特異功能﹣﹣﹣﹣反肚!
阿銀的浮沉功能似乎自小就不大自主,
餵食浮的金魚糧,
當大伙兒拼命往上搶食,
阿銀卻依然在缸底亂游!
看來不擅於浮上水面取食,
唯有等少數的魚糧開始下沉才追吃!
也許因為這個原因,
當其他魚體型暴長四五倍,
阿銀依然的的骰骰沒長大。
但論生命力,
阿銀看來不輸蝕,
近期幾尾肥魚相繼死掉,
阿銀、阿黑、單尾這三條怪魚竟然是最強壯的。

阿銀小時候不會浮到水面吃魚糧,
長大後情況日漸改善,除了會在水面搶吃,
還會經常反肚在水面浮,
經常把人嚇一大跳,
以為是掛掉了!

其餘兩條怪魚中,
單尾是被混在其他金魚賣出的,
沒有金魚的飄逸散尾而被嫌棄,
卻愈長愈強,色澤金黃。

阿黑身型古怪,和他一同來的同伴,
竟然翌日就死在魚缸中的一個圓柱筒內。



私人鳥屋 2012 秋

眼睛大大的鶲

秋天來,熱島涼了!早晚涼浸浸,陽光的炙熱也大減,沒有比秋天更舒服的季節了。
早上在窗前替阿笨洗耳朵,見樹間有一小鳥立在枝上,飛走,頃間又站回原位,這不是鶲的德性?
拿來望遠鏡,果然是是鶲,整個早上都以大樹為據點,捕捉飛蟲,大抵是剛從北方而來,在這裡歇歇腳,補充體力再飛行。


冷氣台上的麻雀
麻雀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鳥,卻也相當可愛和友善。他們沒有像白頭鵯般大胃口,到處大吃大喝大搗亂,雖然有時還是會忍不住來吃個果子,但還算斯文。當他們對附近的人習慣了,發現對方沒有惡意,膽子就大起來,經常肆無忌憚站在冷氣台,甚至站在窗框上往屋內窺探,把貓兒逗得緊張兮兮。

相思
棕櫚樹的紅色果果,是不少鳥兒的糧食,暗綠繡眼鳥是其一。

十一月初,午後到天台晾衣服時,一抬頭竟見一隻北紅尾鴝的雄鳥站在天台的圍欄上,才不過和我相距幾尺位置,我當下呆了,一時間竟然怕嚇倒他,不敢看他,不知如何時好,再抬起眼睛看,竟然換了一頭白頭鵯。

柳鶯
傍晚時份,群鳥出動,在入夜前出來吃一頓睡前美食。這頭貌似褐柳鶯的小鳥,在花叢的枝間和地面竄動,卻沒有發出“的、的”叫聲,也許是一頭巨嘴柳鶯。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蠣鷸(Oyster Catcher)

2001年到紐西蘭旅行時,在南島 Napier 的 kidnapper 海岸乘大轆車看 Ganet 的繁殖區,
在海岸邊看到一隻全身黑色的蠣鷸,咀裡啣著一個大青口般的貝類,
躍飛後在空中將青口擲向岩石上,然後再用咀啣起貝,如是者投擲了數次,
務求將硬殼打開,吃其肉。
這個動作引起我們的注意,亦自此認識了這種鳥。
這是第一次看到蠣鷸,蠣鷸在紐西蘭是common bird。

第二次看蠣鷸是2009年在米埔。
那年米埔來了不少稀客中的稀客:卷羽鵜鶘和蠣鷸。
卷羽鵜鶘從前在冬季偶有出現,為數不多,好一段時間沒現身過米埔了。
這一年又見影蹤,有人在米埔一帶見過一隻。
好希望看到鵜鶘,始終未看過野鳥,香港公園飼養的倒見過!
也在希臘的小島看過養在咖啡室前的。可惜終未能如願,
卻在鳥屋看到比鵜鶘更稀客的蠣鷸,其他觀鳥者對這個紀錄相當雀躍。
原來,蠣鷸在這以前,只在米埔有一個未經證實的紀錄,這年的紀錄是首次。
蠣鷸被發現後,在米埔逗留了好一段時間,那天在浮橋外的鳥屋,人不多,
只有一位洋人,這位先生是觀鳥會的活躍兼資深會員。
在望遠鏡中,我們先看到了蠣鷸在勺鷸群中徘徊,但沒有知會洋人,
因為我和同行都在紐西蘭看過啦,不以為然。
(當時亦不好意思告訴這位洋人,因為心想他比自己資深。)
但洋人發現了蠣鷸的影縱,依慣例馬上告訴我們,很失禮地,
我們的回答是:看到。
我想,洋人心裡也許嘀咕了,看到?
在米埔這麼罕見的鳥,你們竟然看到也不知會一聲?
又或想:怎麼這麼罕見的鳥種,看到竟然沒反應!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無心插柳

老土的話,真確性永遠最高。
例句: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薰衣草是不少人的夢想之花,在園藝店的種子陣前徘徊,
也忍不住買了一包普羅旺斯種的。
在泥盆小心翼翼下了種,許久才發了一點點芽,但生長速度極慢,
幼弱而葡蔔似的,最後還無疾而終。
於是將泥往柑桔盤下堆。
不知甚麼時候,原本沒有發芽的種子長起來,
差不多一年了,長得不自旺盛,
但起碼比原先珍而重之栽培的來得強,
用手撩撥,葉子還發出甜甜濃厚的薰衣草味!

新增說明文字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蕃薯

這件事雖然發生在雪櫃底,但也應該列入大自然真奇妙系列!


大概一年前,朋友送的蕃薯藤,隨便插在一個小盆,
備受忽視,沒人澆水,被丟在天台一角,
數月後,面臨清剿,在小盆內竟然也掘出幾個營養不良的小小蕃薯,
將蕃薯往廚房裡的地隨便一放,
(聞說這些蕃薯、芋頭類在採收後往地上擱幾天,收乾水份特別甜美!)
但由於實在太奀細,沒打算吃,
幾日後移送堆肥桶。

事隔五個月後,
騎呢貓向著雪櫃門嘔吐,清理時,
在雪櫃邊緣發現一點點綠葉,
竟然拉出這個僵屍般的蕃薯,
蕃薯大概被誤踢入雪櫃底,

就在雪櫃底捱了半年,
發起芽來!

蕃薯的生命力真強!
刻苦耐旱,無肥無水無泥無光無人理都無問題!
看到他這個模樣,打算送他去田裡種,
省水省力省肥又無蟲害
有蕃薯唔會餓死人!



五月時在盆內掘出的瘦弱蕃薯

本來一枝蕃薯藤,插在泥中,大半年後長了一堆小蕃薯

被踢入雪櫃底的蕃薯,發起芽來!

11月初,將蕃薯安頓到農地去!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葵花寶典之空殼公司


今期的大自然驚慄事件薄是:
雲端農場的場主想嘗試一下土地種植的滋味,
決定由盆農擴展至地農,
自從五月底開始,弄了一小片地來,開荒三個月,成功種了四個竹籮,
確實吃了一斤通菜、一斤莧菜後,
把田地弄至寸草不生的同時,
農友送贈的八粒食用向日葵種子,
下種後經歷了十號風球及八號風班之後,
八粒雖然只能活一粒,
但終究茁壯成長。

只見酷暑下的田野,
向日葵一枝獨秀,傲立田邊,
抵得熱捱得旱似的,
看來充滿希望。

聞說,當中心的粒粒小花蕊都掉下來,
就可以收採葵瓜子了。

有點奇怪,
密麻麻排在中心的小花蕊,
掉到地上時還是圓鼓鼓青綠綠的,
但既然說掉落就可以收採,
就收採。

二話不說,
把花朵割下來,
農友甲和農友乙來瓜分了一小把,
我和地主抱著花冠,把葵瓜子拔啊拔,
突然,大叫一聲:

空的
登時田中二人四眼兩咀都呈O型(註:“田中二人”不是日本人!)
不是吧!
所有葵瓜子都是空的

在田間種了三個月
竟然是空的
沒有一粒不是空的!
到底為甚麼?
缺水?
不知道!

(約兩個星期後,大概推斷原因是得了莖枯病
皆因田中的幾株蕃茄都得了這病
其中一株就在向日葵旁!)



看來不錯的樣子

農友甲和乙先來拔了幾十粒葵瓜子

滿滿一盆葵瓜子

都是空的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放棄

宣布放棄
放棄前不妨去吃一道河蟹粉絲煲,
以示哀悼!

投票有了結果
實在很動搖──對香港的信心動搖,
到底為甚麼還要爭取呢?
我自己又沒有子女,喜歡自己子女讓人洗腦的,
不就由他們好了!

我又從來不愛港,
每天打開電視看到主持人被扮成怪獸一般,
在做一些不知所謂的節目,
實在不耐煩,
這個地方沒有人口政策,沒有長遠福利政策,
回歸後的一切高官只盡力如何將香港的優勢去盡,
出賣香港人的利益,
在五十年內將香港的質素降至和國內看齊甚至更差,
將天然環境破壞盡。

我更不愛國,
雖然小時候我看過所有樣板戲──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沙家兵、智取威虎山,
革命歌曲現在還勉強都記得,
雖然我年少時喜愛過大好河山和當中的人與文化,但都是過去式!
我自問是有良心和有正確道德觀念、明辨是非的人,
因此,我以身為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為恥!

不過,我還是在 9 月 7 日到政總繞了一圈站了一站,
以示對這群年輕人的支持,
以示對不分是非黑白、道德標準嚴重偏差、肉麻濫情的歌功頌德式的國民教育的唾棄!
9月9日又去投了我的兩票!
但原來,
香港人真的不那麼愛民主,
有沒有投票權其實不重要,
183萬已叫高投票率,
才不過剛過50%  (人家台灣選舉有近80%投票率),
但香港有800萬人,
那一半已登記的選民以及從未登記的選民,
彷似香港一切與他們無關,
難道這許多候選人,
沒有一個能讓他們投一票嗎?
是他們要求比我們更高,一個也投不下?
還是甚麼原因呢?


香港人原來也不那麼愛自由,
不太講核心價值,
講核心價值原來真的只有一小撮人,
那麼,我只能公平一點說,
原來我們一直說香港有的核心價值,
原來是林鄭所形容的「子虛烏有」,
只一小數人支持,
那其實就稱不上核心價值了。


原來更大多數人的核心價值是,
-----不要吵-----,
他們不會追問「吵」的根源,
但求不要吵,一切無問題,
美其名是-----和諧,
吵,就是不對,
到底香港住的是甚麼一群人。

所以,
從工作到社會,
我因為都站在最「吵」的一個位置,
是最「吵」的那一個人,
終於成為站在「邊緣的一個」。

我一向奉行:
即使你覺得你信奉的是最好,
即使你覺得眾人皆醉你獨醒,
但原來所有人都和你不一樣時,
就只能自己選擇放棄也好、敗走也好……
也不能去殺掉所有異己,
這就是民主。

我放棄,但我絕不會隨波逐流!!

2012/09//10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泥蜂 之二

不得了,上回寫了泥蜂盜蟲
人家以大自然的陶藝師、建築師和麻醉師來形容他。

泥蜂有別於蜜蜂,不以蜂蜜為食,所以不會產蜜,
他們是肉食性的。
要下卵之前,泥蜂會營造一個一個拉坯似的陶壺,
然後捉來蛾的小青蟲放到泥壺內,
再在泥壺產下蜂卵,然後離開泥壺,把洞口封了。
幼蟲孵化後,在泥壺內可以以青蟲作食。
幼蜂在泥壺內長大,就破殼而出。
上次發現了這個不明物體,剿破後見到滿滿是蟲,
事後查資料才找出答案,所恨沒有拍下照片。

沒想到,剛過去的星期六,早上跑到天台,正要拿晾衣架晒衫,
衣架掉到地上,好像有些甚麼飛出來?
沒發現。
於是將衣架張好,突然,眼前一亮,O了嘴,
兩個小泥壺在衣架上。

趕忙去拿相機來,拍了照,繼而,
有怪莫怪,我好想拍一拍裡面的情況,
而這個衣架我也真的要用啊,
但我答應,下一回若築巢在沒有妨礙我的地方,
一定不再搗你的巢。

於是,得以拍下這輯泥蜂巢,還有回來尋巢不獲的泥蜂媽媽。

兩個築在衣架上的小泥壺,一個已封口,應該已下了卵。

壺內的蛾青蟲,不及上回發現的鮮活,色彩稍遜。

下方是另一個已封口的泥壺,可見一條又肥又圓的蟲,就是蜂的幼蟲了。

期間,泥蜂回來尋巢不獲,迷茫了好一大段時間。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貓女人

由貓男人的事,回到主角貓女人。
我在店門蹓躂看貓以至在店內購物,少說也有十數年,
至今我仍會說,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寵物店,貓店主人也真心愛動物。
先說店的門面,雖然期間由大舖變細舖,
但貓仔遊玩的偌大空間始終如一,給了貓貓半個門面般大的空間,
在當年是先河。
現時,不少店都有這個架勢,
但要看對待貓兒的心,卻怎也學不來。
店內賣的都是名貓,正如店的名字,都出自名門,
價值不菲,樣子都可愛到不得了,
店主當然要好好料理,否則等同砸爛自己的財路。
那一年我路過店子,進去買點貓用品,
看到貓女人手抱一隻手掌般大、剛出生不久的小野貓,
毛色就是最平常不過的虎班紋,
小貓混身濕了還黏了些黑色的污物,
貓女人就替她小心地洗擦身體,說是給油污弄髒了。
貓女人會將撿來的小貓給整理乾淨,
打了針,暫寄在店內,等有心人收養。
雖然店內都是名種貓,貓女人卻連小野貓也不遺漏,令人感動!
有一次,我替人把剛接手的長毛波斯貓(阿笨),
帶到貓女人店中剪毛──很高檔的事,美容啊!
當我們領回阿笨時,貓女人嚴肅地指貓貓的耳朵內積了許多髒物,
再不找醫生就要聾呢!那種嚴正程度,沒有令我產生氣憤,
反而令我佩服,相信她從心底愛護每一隻貓。
自此以後,我樂意光顧貓女人。

貓男人

下班後到銅鑼灣貓女人的店買貓砂。
付款時聽到店主貓男人向一對在貓籠前的顧客說話,
之前的情況和對話沒聽到,以下是我所聽到的對話:
貓男人:你咁樣會有病架!
----
貓男人:你咁樣會病架!
女:你係話,啊,你係指佢地會病,唔係我……
貓男人:梗係唔係話你啦,係D貓會病啊,佢地無打針就會病。
我唔會保護你架,我保護D貓!
……我點解要保護你,我保護D貓咋,
我又唔係咁博愛,保護你。」
「D貓唔識保護自己,人就識保護自己,我保護貓唔保護人。」
看來貓男人很火,邊走邊說邊走向收銀處來。
意猶未盡,邊收錢邊說,有無痰罐,我想嘔血。
我保護你,我老婆就嬲死;我保護D貓我老婆最開心……。
到底那對男女在貓籠前做了甚麼我不清楚,大概是伸手入貓籠逗貓吧。
如果不是常客,也許覺得貓男人未免太寸了吧,一定是生怕貓兒病了,
要花錢醫病,等同客人弄壞貨品般,有所損失。
如果我不是常客,一定會以為店主眼裡只有錢,
但我知道店主是真的對動物好。

貓出遊----交通工具篇

沒想到,貓吒樂園三隻出過遠門、漂洋過海的貓大王,
只有我──阿笨,得以立此存照,首次記錄了貓之出門事件!
正所謂有圖有真相!

幼稚園入學試都會問:小朋友,你剛才搭甚麼交通工具來?
論乘搭過的交通工具,我們三貓敢稱第二,無貓稱第一!
晒一晒冷,我們搭過的交通工具包括:

飛機:法航加國泰,香港往來巴黎!坐的是貨艙,
阿B嚇得呆了兼流鼻水;阿花更不要提了,
在巴黎機場給同樣嚇壞了的主人由機場手推車上摔了下來,
同時把身後的洋婦嚇壞!
總結而言,貓搭飛機夠巴閉,但實情只有一個「驚」字!
至於我,則超乎正常地淡定!

貨VAN:那些年代還流行call車,
我們往來機場或去看獸醫,都經常搭貨van。

私家七人車:我前主人曾經擁有一輛七人車,
貓波、阿B和阿花,都因我的關係,得搭順風車到旺角打針!
那是我無比輝煌的一段往事。

渡輪:由市區搬入愉景灣時,我們一起乘渡輸前往。
上了天堂的貓波則搭過前往梅窩的渡輪呢。

街渡:由愉景灣搬到坪洲時乘街渡前往。

的士:我們搭過香港的士、巴黎的士和愉景灣區內的士!

巴士:我們三個都沒有乘搭過巴士,只有貓波例外。
當年貓波還小,巴士執行禁動物乘車的法例也較寬鬆,
主人帶貓波乘巴士到動物協會做絕育手術,回程時麻醉藥已過,
貓波細細聲地哭了一下,鄰座的嬸嬸八卦地看看她。

我們四出征戰時,主人們都處於極度恐慌狀態下,
從來無人打算拍下半張照片。一切都是空口講白話似的。
半年前,我開始狂打噴嚏,口沫橫飛,時為農曆新年前。
當時正值萬寧貓為主人上天山採雪蓮,不果,最後還是去萬寧買藥的廣告播出。
現實版本是,我的肥主人到萬寧買了一包兒童幸福傷風素給我吃,意圖平息病患。
不果!因最終不敢冒險!

病情竟然拖了半年,她們見我行得瞓得食得,和平常沒兩樣,就是搞得一地笨涕!
奇怪的事發生了,七月下旬,她們忽然立下決心帶我看醫生,
看的是阿B的御用醫生兼活命大師「側田」Justin。
回程時看錯時間,我必須在稔樹灣碼頭等半小時,
期間拍下了這張出遊照片,乃眾貓中僅有!威盡貓吒樂園。

(touch wood 講一句,我的病情在御醫的診斷下,漸有起色!)
我主人說,御醫果然係勁,環境清靜,細心診症,斷症準確,
我主人在同一時期去了私家醫院睇街症,照了兩張X光片,
輪候近三小時,和醫生講的話不夠十句,盛惠七百多元,和我的藥費一樣,但我的待遇卻好幾倍,尊貴!!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蛆蟲世界

實在是有點驚心動魄。蛆蟲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強,據聞,最徹底的方法是用剪刀把他剪開兩段!但成千上萬條,怎麼個剪?最後,不少人還是割愛,將那桶寶貴的堆肥棄之。
蛆蟲事件在貓吒農場成立了第五個月發生,源頭不明,但據推測相信是肥中有五花茶的材料,煲過的五花茶材料曾經在陽光下曬了一段時間,可能因而被蒼蠅下了蛋。經過兩個多月堆肥的過程,混了泥土之後,竟然出現成桶蟲,場主面對一整桶的蟲,束手無策,落了好些甲殼素,將泥和蟲一層一層鋪好,蓋好,靜存。又過了兩個月左右,時值寒冬,黑奴打開了蓋子,原本又白又肥的蟲,都變了褐黑色,有點縮了水似的,滿以為都掛掉了。細心一看,竟然都會動呢。大家不知如何是好,心想,再蓋他一兩天看看情況如何。
沒想到這些蛆蟲生命力超級頑強,他們會從蓋子的罅隙跑出來,掉到地上,天天如是。為免蟲蟲爬到鄰居的天台,嚇倒鄰居,苦無對策下,把整桶泥加蟲給棄掉。
事情總沒那麼簡單,沒想到不久後又發現第二桶泥出事啦,今勻 場主以耐性對待,將泥桶放在一大盆水中央,讓那些從桶中爬出來的蛆蟲掉在肥皂水中給淹死,終於在近十天以後,不用再面對那盆蛆蟲湯了!嘔心!
動輒成千上萬條的蛆蟲,而且經年不死!

蝴蝶回歸

蝴蝶,每年的春天總如候鳥般,在天台的日本柑樹上產卵,每次總在去與留之間費煞思量,甚至想過將日本柑樹棄養,免卻殺生之罪。最後,折衷方法是在鳳蝶最活躍的春季,將柑樹移入網屋,暫時謝絕探訪。不過,在實行之前,卻率先有一隻玉斑鳳蝶來光顧。
自柑仔樹隨人由港島搬到大離島再搬到小離鳥,期間都是玉帶鳳蝶的天下,養活了不少玉帶,柑樹當然就不能也高長大。玉帶鳳蝶產卵數量多,每次總是六七八條,而且是兩三隻一起來產卵,簡直是災難!一棵小小的樹如何支撐,於是經常要悄悄將蟲口放到別人的柑樹上去!
去年七月自從由大離島搬到小離島去,終於打破玉帶的單一局面,而且是美麗的達摩。達摩每次下的卵不多,才不過兩三條,樣子又好看,於是都把他們留下來養活。今春玉斑是第三個在柑樹上產卵的鳯蝶品種,由於又將他養下來,由他在樹上吃個飽,在出走結蛹前搬到小箱內。可惜的是,第一條幼蟲在大概一至二齡時就在澆水時被淹死了,就那麼積聚在葉片上的水!另外兩隻在到期羽化時,卻遇了連日雷雨,晚了三天未出來,趁著陽光初現的一個早上,竟然出奇不意,沒發現他發黑變透明時,迅速出蛹了。但看他無力地撐了一會才飛走。第三隻比第二隻遲半小時左右出來,鳯尾末端處軟弱無力,飛了兩次都只能作短程飛行,跌在天台的壁上或網屋上,以為要待翌日上來收屍殮葬,卻找 不到遺骸,希望是終於飛走了吧。

泥蜂盜蟲

有一回,我看了蝴蝶的蛻變與羽化過程,說了一句:大自然真係奇妙!被旁人揶揄我老土,但今回發現一一種叫泥蜂的蜂在天台木枱腳下營巢,將之搗破後,發現之景象,即使老土,我同樣只能吐出一句:大自然真係奇妙!
時為六月,天台因為植了數株蜜瓜,看來整個植株都散發著甜美香味,蜜蜂昆蟲特別多。有一天,在一張木櫈腳下發現三個小泥壺,小小的,應該是蜂的巢穴,可能是胡蜂一類。實在覺得不能在家中留個蜂巢,於是趁它未成規模之際,用掃把給剷走。
這一剷,可驚嚇了,泥殼碎了開來,卻發現有六七條小青蟲癱在地上,像餵魚的小組蟲般大。當下心想,這是蜂的幼蟲嗎?三個小穴為甚麼養了這許多蜂。當下打掃清潔了,不留痕蹟。
沒想到不久,一頭黑色的蜂(身型像隻巨型螞蟻般)飛來,在原本築巢的地方徘徊了好一陣子,又在地上嗅了一會兒,去了復來三兩次,之後就走了。
以為親手摷了蜂的巢,還滅了為數七八隻小蜂的幼蟲,沒想到,上網搜尋,發現更驚慄的事,是蜂巢內的蟲,原來不是蜂的幼蟲,而是蛾的幼蟲,是被蜂叼到巢中,以便日後自己的蜂寶寶出生後作為糧食的,這種黑色的蜂就見泥蜂。

掘蛙蛙

六月初的一個周六,河背野外,竟是那麼一片悄靜,忽然傳來女子尖叫一聲,手起鋤落,劃破長空……
命案一觸即發,驚慄啊!
五月三十一日,趁著轉新工前的兩天假期,終於成為地主,勾了兩列農地,對著滿眼野草,三人手執鋤頭,天公算是造美,薄薄雲層掩蓋了烈日,溫度不算,高遇偶有清風,比意料中涼快,約十時動工,一時多就整理出一片地來,將清出來的野草蓋到地上,完了第一個半天的工作。
六月二日,再去整理草根,鬆鬆土,手起鋤落,啊,怎麼有個圓鼓鼓脹卜卜的東西,沾滿黃泥,透過薄薄黃泥,赫見一對眼睛在虎視我,登下大呼,叫聲劃破寂靜田野!為甚麼蛙蛙你跑到我的田來啊,為甚麼人與鋤在田間擾攘了這麼一陣子,你還不跑啊,為甚麼鋤頭 在你身旁落下,給翻出土來,還是一粒擂沙湯丸般原地不動啊!
結果,用了豬八戒肩上那個泥爬爬把他原地鏟起,送到田地旁的雜草邊去,過程竟也紋風不動,一於敵動我不動。放了草邊後,只聽「呱呱」一聲,溜到草叢去。如是者一隻、二隻、三隻,怎麼都在我鋤頭下翻出來啊,嚇得我步步為營。有一隻竟然在送到草邊後,仍不跑,和我對峙了一陣,原地向後往泥內鑽,把自己一半身子埋在泥裡!
全都是花狹口蛙。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再見!好風景

離開了學校
哎呀
唯一叫我好眷戀的是那風景
(我不是畢業,是離職!)
 
學校在青衣長廊側
面臨藍巴勒海峽
對岸是荃灣如心廣場、再往後是大帽山
每天在學校的走廊中來來往往
斟水、上廁所都看到這個風景
那段日子
連上班的路上也頂漂亮
沿途青山綠水
第一次出現的奇景是:
每天上班的路上都笑咪咪的
持續了十個月
但外面風光多美好
擋不住工作間的光怪陸離
再見了
美麗的風景!
 
現在每天在灣仔駱克道穿梭
辦公室對面是桑拿浴室
樓下是瓷盆、瓷磚、水喉通
最有趣是
每天吃完我的私家便當
到樓下走一走時
國內旅行團的朋友們就把我要行的路給塞住
時間剛剛好
地點也剛剛好
辦公室旁是一間樓上酒樓
每天一車車的朋友來光顧他
 
不外出工作的日子就面壁、上網、寫稿
以前的工作無壓力、不需要用腦
(唯一要用腦的是,我經常在想:點解會咁做?
佢地點解要我咁做?應該唔駛咁做架喎!!
或者想:到底佢叫我做咩呢?)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雙翼豆


窗前有一棵大樹,有著如鳳凰木般的羽狀複葉,落葉時份不在冬日,卻在初春時份,舊的葉片脫落淨盡,新綠葉芽蓄勢待發,卻原來當中不少是花苞,搶先在葉片伸張前,爆發一簇簇鮮黃花朵,都將綠葉給蓋過了。花期不長,不到兩星期,樹上花朵都隨風撒落滿地,形成一片黃地氈,很美!
繁花

乍看有點像黃槐。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滴汗

3月25日,梁振英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特首。
莫名奈悶,到屋後的家樂徑走一轉。說來也有半年沒走過這段路,
才不到半小時的路程,赫然發現路上多了四個亭,亭未啟用,
路邊的工程牌都掛著工程名稱,說明這四個不是觀景亭,
不是避雨亭,是涼亭。
今屆特首欽點得特別遲,未表態的政黨等著阿爺指點,
望穿秋水,終於指令發下,不知不覺,無聲無息地,
平白多了四個涼亭,涼亭涼亭,亭涼、挺梁﹣﹣﹣﹣

不知是給無情情起涼亭的事嚇壞,抑或另有原因,
這一夜忐忑難眠,心中暗暗滴汗。
滴汗不是因為撒謊,滴汗的原因,也許是心知肚明自己做了儍仔,
想講一包:我錯了,也為時晚矣。
話說當初梁宣佈競選,見他努力落區,走入群眾,
一群競選班底雖則沒有聲名大噪的富豪,卻都是實幹的人,
曾經,也滿以為會有一和番作為。
和唐一副坐定定等阿爺欽點的姿態,不可同日而語。
即使西九、黑金的事件發生了,雖然我們無票在手,但還是寧選梁。
及至梁取了足夠票入閘,兩個論壇上,看到梁全場的答問,
都是滿口無意義的語言,作為一個中文人,我只能說一句,
佩服他能用有意義的單字或詞,組成毫無內容和意義的句子,
滔滔一番,卻不能找到半點意思。面對質詢,言詞閃縮,
玩弄文字,亳無承擔、承諾,令人生厭,當下已完全轉軚,改投何營!
及至唐拋出兩個關於二十三條和商台的炸彈,我相信唐的說話。
可惜這些指控全無、也將不可能有證據。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934.html

2012/4-30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白流蘇

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女主角的名字就叫白流蘇。(圖片:劉芸)

在facebook看到同學劉芸上載了台大的春色,
喜見久違了的流蘇,很激動!
流蘇,是我在台大的最美麗回憶!

台大有杜鵑花城的美譽,每年春季,
椰林大道兩旁盡是盛放的杜鵑,
姹紫嫣紅,春意盎然。
杜鵑花時節,為校園添了色彩和熱鬧,
帶來冬盡春來的信息。
在繁花開得最盛時,文學院前一棵亳不起眼的樹,
悄悄披上一身清麗飄逸的春裝。
沒有奪目的色彩,就那麼純白的、細長的四片小花瓣,
花形花色平凡不過,低調,
卻引人入勝。
無數細碎的小花簇擁枝頭,
蓋掩了翠嫩的綠葉,遠看如披了一樹白雪。
流蘇樹不多,整個台大本部才不過兩三株,
初到台大,乍見素未相識的流蘇樹,
同學們都為他的美而讚歎。
花開時節,每天走在校園,總要緊緊盯他幾眼。
課堂之間,同學三三兩兩就在文學院的迴廊窗邊有的沒的在聊天,
花季期間,當然加插一個賞花環節。
流蘇花開時固然好看,花落時更是美!
流蘇的花期不長,才不過幾天到一星期。
花落時節,微風吹過,小白花輕柔柔地飄落,
恍如灑落一場春雪;
那四片白晢的小花瓣掉到黝黑的柏油路上,
就像一顆一顆小星星掛在天空,
大伙兒就踏著星光上學去,樂極了。
有一回,停在樹下的私家車,被厚厚密密地鋪滿了小白花,
渾然天成的花車,大家看得呆了!
在台大的四年,看了四次流蘇的花開花落,
沒有留下一張照片,離開了台灣,
從此沒有見過流蘇的身影。多得劉芸同學上傳的照片,
讓我再次看到流蘇美麗的樣子,太高興了!

純白的花、青翠的葉、黝黑的枝。(圖片:劉芸)
流蘇小傳:
據《台大校園自然步道》一書所說,台灣的流蘇樹數目不多,幾近絕蹟。台大文學院前的兩株流蘇樹,堪稱台灣最大最老。



文學院前的流蘇樹。(圖片:劉芸)



艾草與紫蘇

 剛過去的夏天熱死了!也許植物都覺得快熱死, 於是就開起花來,盡地一鋪?  艾草的花很茂盛,有如鋪了雪的枝葉!       紫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