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
微笑禿斑
自從我受傷之後,當初比拳頭大的腫塊,
漸漸縮小,留有當初那個被膿血墜穿的傷口。
說來很奇怪。
傷口沒有結痂,
但就由四面向中心的傷口圍攏過來,
漸漸長出皮來,
但最中心的傷口,卻一直沒有長毛。
那個範圍像一粒蠶豆,
但呈笑笑U型,
滑溜溜的留有本身的斑紋,
但卻就是沒有毛。
近日,小黑黑主人和噗噗的主人,
都同時留意起我的傷口來。
小黑黑主人說:沒關係啦,有傷疤才是有歷史有戰蹟啦!
噗噗的主人則說:禿班好可愛,像笑笑咀!
看來兩位真是好心腸的人啊!
回家,我們來搞一個新意思,
成立一個微笑禿斑基金會,
哈!主要是幫助那些被黑犬攻擊而留下禿斑的花花烏頭犬,
初步請我姐姐烏嘴先捐款,
定期舉行枯葉禿斑派對,
節目當然是大吃一頓了!
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山苦瓜
無花果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綠光
在台大四年,
最特別的事,是一個不喜歡看電影的人,
因為校內經常有免費電影欣賞,
加上鄰近的三軍總醫院天天有免費電影供病人欣賞,
由於往往不滿座,
就以極便宜票價開放給居民欣賞電影,
好像是二十元台幣?
而台大學生就成了主要觀眾。
結果,四年下來看的電影數目,
已多於這四年以外所看的電影數目。
記得有一齣電影叫「綠光」,
電影內容完全忘記,
只記得結尾是海邊日落,
鏡頭影著將墜落海平面的太陽,
女主角終於看到她渴望已久的綠光。
完場,
同學們互相問:你有看到綠光嗎?
大家一面茫然!
也許,是片的質素不好,大家看不清楚吧。
近三四日,
颱風圍繞台灣周遭,
淡水連日高溫酷熱,
晴空萬里,黃昏的夕陽更是精彩,
有時上演火燒雲,
沒想到,更出現了傳說中的綠光。
綠光是太陽將升出海平面或沉落海平面時,
發出的一個綠光,
要在天氣晴朗能見度高時才有機會看見。
這次拍攝者連續三天在淡水拍到綠光,
我雖然未能親眼看到,
但在FB上看到照片,相當精彩!
也終於知道真有其光,而且在淡水發生!
以下是台灣氣象局主任的解說: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073258422685063&set=a.106191752725083.11943.100000027774499&type=3&theater
綠光拍攝者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yuping/posts/2028585707154579
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杜鵑啼血
杜鵑,因著他的長相與叫聲,
古來被賦予神秘而哀戚的詭譎形象。
有一年,我想栽一盆簕杜鵑,
我媽說:不好!杜鵑啼血,意頭不好呢!
當下我覺得我媽也蠻有創意呢,
古代詩詞中,
說杜鵑啼血的不是杜鵑鳥嗎,
她幹嗎一下子株連到杜鵑和簕杜鵑(九重葛的別名),
都不建議種。
結果,我查了一下,原來我老媽對了,
古人把杜鵑血紅的口腔與徹夜的幽鳴,
與剛好在春日盛開的杜鵑花連結起來,
覺著杜鵑花瓣內那幾點深紅色的斑紋,
活脫脫就是杜鵑夜啼不休,
積勞成疾嘔血而成的噴血斑紋!
所謂血濺杜鵑紅!
深深覺得我媽比我有文學修養!
古人看來和今人一樣,
杜鵑聲易聞,但行蹤難見,
尤其四聲杜鵑,在坪洲徹夜聽到他幽幽地鳴,
其實白天也有鳴叫,而且發現他是邊叫邉飛,
聲音在空中遠遠近近飄蘯,
想一看他真貌,
實在不易。
所以古人對杜鵑聲有很多描繪與寄情,
杜鵑聲裡斜陽暮,蕭蕭暮雨子規啼,
卻鮮有人對杜鵑托蛋的事描繪。
2018/07/18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淡水火燒雲
昨天下午兩時許,
在淡水華南銀行的電子溫度計,
看到溫度在36-38度間跳動,
有夠熱。
今天午後本來是陰天,
傍晚遛犬時正上方不少高積雲。
太陽沉下去原來不是戲肉,
好戲是日落後,餘暉影照天際的雲層,
金光粼粼,太壯麗了,
快門又是按不停。
還是那句,每天影啊看啊不會膩!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訂閱:
意見 (Atom)
-
今年杭菊竟然開得很好! 這杭菊本來在宏盛時代買,但那個完全不夠陽光、等同室內的陽台,植物都長不好。 後來搬到山上,天氣超級冷,以為菊花會掛掉,就乾脆把本來已半條菊命的菊花移種到地上, 沒想到起死回生,開起紫紅色的花來,而且亦蔓延開來長出不少新枝。 搬家時又把他從泥地拔起來,回到淡...
-
春天路邊各色小花多的是,有白色的酢漿草花, 有不知名的各色紫或藍的小花, 有各種大小的菊科植物,每見長出或大或小的披毛種子球, 就去撥弄或吹它,讓種子隨風而舞,夠無聊的。 五月初,在溪邊草叢中發現這一枝鶴立雞群,長得特別高, 花朵也是小小的紫藍色,拍下來放大看,才發現是許多小花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