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斑腿泛樹蛙

每次到嘉道理農場,在嘉道理兄弟亭外的這一小缸蓮花內,
總有新發現。
繼上次在這池小水內看到斑腿泛樹蛙的卵泡,
今次還看到一雌一雄的斑腿泛樹蛙在蓮葉下冒出來,
有趣啊。
體型大的是雌蛙,體型小的是雄蛙。

以慢動作在葉間徘徊攀爬的雌雄樹蛙。

斑腿泛樹蛙的卵泡。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噪鵑托蛋(四)﹣﹣﹣﹣再見小噪

思前想後,終於撥了999,沒想到小噪鵑的結局是這樣。

整個早上到午後,內心交戰了好一段時間,
大自然的事是否應該交由大自然自行解決?
抑或可以人為介入?
但每當看到窗外鳥巢的小噪鵑拼命拍動雙翼,
渴望擺脫纒繞多時的魚絲,
卻不得要領的無助情境,
還是撥了999,驚動消防員到來。
這一念之間,不知是對是錯,
只是希望給小噪鵑一線生機!

回想起來,窗前椋鳥巢內的噪鵑,
也許早早就被魚絲綑纒多時。

上星期天,首度見巢內的小椋鳥和小噪鵑露出頭來,
對椋鳥和噪鵑的雛鳥可以共存,感到相當興奮。
但,奇怪的是,小噪鵑的情況似乎有點異樣,
雙翅長得相當完整了,尾羽卻殘缺不堪,
只見牠偶然有力地拍動翅膀,
但最終都是原地跌坐,雙腳似乎沒有半點站穩的力量,
然後就沒精打彩地伏在巢邊,一動不動,
時而在喘氣似的,還以為是尾羽未成長而致失平衡。

一天一天過去,同伴小椋鳥卻早羽翼豐盛,
羽毛長得妥貼之餘,身手靈活,
在枝上來回彈跳,只待一飛衝天的勇氣。
如是者一星期過去,
小椋前兩天已可以跟著父母外出遊玩,
傍晩才回巢休息,
但小噪依然沒有半點起息,原地不動。


星期天,天氣放晴,
以小噪鵑羽翼和身型,理應出巢學飛,
而椋爸媽也希望誘牠離巢,
小噪也的確比往日奮勇,
看來極渴望跳出第一步。

不幸地,在望遠鏡內看到的是,
小噪鵑奮力欲飛時,身旁露出的一條魚絲亦隨而繃緊,
原來,小噪鵑被一綑魚絲綑繞著。
纒著甚麼部位,看不出。
雙翅可動,也看到雙腳,就是被魚絲牽引著,
是椋爸媽當初叼回來修補鳥巢的魚網。

肯定了被魚絲卡住,每次觀察小噪鵑的動靜,心中愈見忐忑。
到底應不應該找人救牠?
要救,現在是不是適當時候?
人為的介入,對小椋鳥和椋爸媽會不會造成影響?
人心焦,午後,只見小噪更心焦,
拼命掙扎卻不成功,
看到牠無助的情況,實在不忍,
終於﹣﹣﹣﹣報警。

七八個消防員到場,面對位於相當三層樓高的巢,
由於地形局限,消防升降雲台派不上用場,
思量好一陣子,
最終找來大竹數枝、筲箕、界刀,
用最土炮的方式,盡力將巢帶鳥摷了一大半下來,
救下來時,小噪清醒,
但期間的折騰,以及魚絲的拉扯,(魚絲糾結在巢與樹枝的之間,難分難解)
令小噪的一條腿折斷了。

看來,小噪是被魚絲綑住大腿以上至尾部大半個身軀,
難怪尾羽殘缺不全。

鄰居拿來剪刀,替牠清理了大部份魚絲,
又提供了紙鞋盒一個,讓警員盛載小噪鵑離開。
消防員跟我說:
鳥兒折了一腿,會交給漁護署,相信會人道毀滅。
但我還是希望,他們會將小噪放回野外,
看看牠能否存活!

很難得遇上噪鵑在椋鳥托蛋的機會,
可惜沒法看著小噪踏出鳥巢,一飛衝天的場面,
腦海中,想起小噪欲飛無從那無奈的眼神。


======

傍晚,沒想到椋爸椋媽還是帶了小椋回來度宿,
夜裡,小椋將獨自留在那片被摷得支離破碎的巢穴上。

希望牠不會被殘留在樹上的魚絲卡住!

======
可憐的小噪終究不能飛出鳥巢,投入海闊天空中!令人難過。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噪鵑托蛋(三)

聞說,鵑科托蛋於其他鳥類的巢,
當雌性鵑鳥找到適合的寄主巢時(巢內已下了蛋),
她就會鬼鬼祟祟地竄入巢,
下了蛋,再把同等數量的蛋啄走,
好讓寄主不察覺。
而小鵑往往比寄主的蛋更早孵出,
出生後會即時消滅其他蛋,
或攻擊同巢的雛鳥,
以佔盡寄主父母的糧食!

資料顯示,噪鵑有別於其他鵑科,
不會對同巢的雛鳥或蛋作出破壞或攻擊行為,
(相信雌鳥下蛋後還是會弄走等同的蛋吧!)
所以有機會看到異鳥同巢的場面。

觀察所得,椋鳥雖然個性強悍,
但性格相當善良,尤其小鳥間的手足情深,
上一巢的小椋鳥,能力較高的會協助照顧發展較慢的,
父母照顧小雛亦相當無微不至。

這一次,
面對能力未發展的小噪鵑,
小椋鳥會在他面對示範拍翼,
相親相愛!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噪鵑托卵(二)


還是那句話:大自然真奇妙。
我不用大自然真殘酷,雖然有些情況和殘酷吻合,
但還是用奇妙較好!
像鵑科將自己的蛋下在人家的巢,
還要把人家的蛋推走,
小鵑出生後更會即時把其他蛋啄爛,
以至啄死同巢的雛鳥。
聽來得殘酷,也太缺德,
但也實在很奇妙。

為甚麼會有一種鳥這麼有趣,
把蛋下在人家的巢,
自己屁股也懶得拍一下,
掉頭就走。

為甚麼小鵑鳥會一出生就曉得把同巢內未孵出的蛋推到巢外,
一幀外國人拍的照片,
就是巢內一隻剛破殼,有皮無毛的小傢伙,
竟然用盡生平的力氣,用背把一隻蛋頂出巢外。
聞說小鵑的喙尖有個鋒利小勾,
專門用來戳破其他蛋,
以及攻擊其他小雛。
為甚麼一隻剛生下來的小鳥,
就有這麼邪惡的本能?

為甚麼一隻椋鳥爸媽竟然不懂分辨雛鳥的樣子?
像窗前這個巢內,同時存在椋鳥與噪鵑BB,
樣子德性本來就很不一樣,
到底椋鳥知不知事情的真相呢?

奇怪!

我比較相信,椋鳥是善良的傢伙,即使他覺得巢中的小雛長相有點不一樣,但基於本能,面對張著口求食的小雛,還是出於本能地去餵飼。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噪鵑托卵(一)

又一個天晴酷熱的周日早上,
指定動作,晨起後,瞻天望地,
見窗前椋鳥巢有蠢動,
拿雙筒望遠鏡一看,
原來小椋鳥出巢。
馬上向農夫報訊,
農夫在望遠鏡望了一眼,
問:誰?黑色的頭啊!

奇怪,我看到的就是一隻小椋鳥,
不會是黑色頭,
再看!
噢,不得了,
椋鳥巢內原來有一頭小椋鳥加一頭噪鵑雛鳥!
不簡單啊!
我窗前這棵樹,
今個年頭,
竟然先後育出兩巢小鳥,
第二巢更在同一個巢內養出椋鳥與噪鵑!

首先,
初夏時兩頭椋鳥成功在樹上的巢養育了三隻小椋鳥。
沒多久,
又有兩頭椋鳥看上了這棵樹,
在更靠近我們天台的一邊築巢,
搬了幾條草枝後,
也許終究覺得太近我們的窗了,
竟然看上了這個舊巢,
稍作條補,重用起來,
真環保啊。
現在還出現噪鵑與小椋同巢的場面。

晚上風雨大作,
希望小鳥們都平安度過,
都能平安飛出巢!

可愛的小椋鳥,面對長相不一樣的兄弟(圖右被樹枝所遮蓋的黑色物體!)

小噪鵑看來精神萎靡不振,沒精打采的,與噪鵑詭異個性和懶惰個性相當脗合!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豬腸豆 / 阿勃勒

葉美萍是我在大同唸夜校時認識的同學,
我在台大時,她在師大。
在台大宿舍的四年,書架上擱著一條又黑又長、
有二十來三十厘米長、
圓圓像一條雷公鑿膶腸般,
很硬,可以當警棍的-----種子!

一條很特別的種子,
這種子是葉同學送給我的,
我記得她告訴我,
這植物叫阿勃勒。

數年前,在置富居住時,
一年的炎夏,乘車經過薄扶林道,
看見兩旁有十來棵樹,
滿樹掛滿淡淡鮮亮的黃花,茂密非常,
花兒串串下垂,
相當漂亮。
同時,樹上亦掛了一條候長長黑黑的種子,
這不就是阿勃勒!
阿勃勒又叫豬腸豆,
因其種子如豬腸般長長掛在樹上而得名。

近日,走路上班時,
在英皇佐治五世公園近律敦治醫院處,
在綠樹叢中發現一棵鮮嫩明黃的樹,
原來是久違了的豬腸豆。

六月底花開最茂盛時,用手機拍了朦矇的照片。

七月初,經曆了一段花期及幾度狂風大雨,稍見凋零。




++++++++++++++++

2016年在宜蘭,附近的阿勃勒開花了,
拍完這個之後,樹被強颱打斷,
一時間未能回復原狀,
花況稍遜。


 
 


 

艾草與紫蘇

 剛過去的夏天熱死了!也許植物都覺得快熱死, 於是就開起花來,盡地一鋪?  艾草的花很茂盛,有如鋪了雪的枝葉!       紫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