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台網站甚麼甚麼的大家都愛貼點吃的,美國的朋友說,香港友人都常常傳上大吃大喝的相片,雖然說都沒有介紹甚麼,約粹照片,但當然,人家吃的都是貴價食店,不用介紹,反正就是吃!
昨天去了中山站檀島,其實在台灣吃港式茶餐廳,即使大家說甚麼地道不地道,我覺得都還好了,除非真的是掛羊頭賣狗肉,譬如說淡水就有一家NINE WONG(意譯加音譯啦),新張被期被港人狂罵,因為竟然用簡體字,那實在是可忍孰不可忍,你要叫港式茶餐廳,你叫大六茶餐廳,管你用殘體簡體,你敢叫港式卻用殘體,分明是不明港情,香港甚麼時候用殘體字啦?從來,這個世界上有唯二兩個華人地區是用繁體字的,香港和台灣是也!
除了這些太過份的,其他茶餐廳,我都是本著吃一吃台式以外的類港式口味就很OK了,數目前吃過萬芳、粥粉麵飯、佬港,其實我估鮮有是港人經營的,但沒所謂,因為我覺得用了台灣的材料及港式到了台灣變得比台式貴,變成比香港健康的港式,比較適合我。怎麼說,像檀島這個干炒牛河,牛肉不會「乸」到毫無質感;奶茶不用濃到喝了會手震心跳;炒粉麵也不會油膩到碟底滴油,這種反而很合我口味。要說的,是豉油皇炒麵,常常遇上麵身太硬的,可能以為要和那些炸了才炒的炒麵相提並論。這個豉油皇炒麵真的可以煮軟身一點,但味道不錯啊,因為用的醬料OK好味啦!
吃豉油皇炒麵,令我想起中學時代早上那一攤炒麵,站著看老闆娘炒麵的日子。我的最愛豉油皇炒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