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愈來愈覺得,有些地方出現「無知就是力量」的反智情況出現,
但始終「知識就是力量」才是正道,
有足夠知識,是令事情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
松鼠BB的事,
雖然未走到最後一步,
都不能說到底哪個決定才是正確。
但在損失了一條小生命後,
總不能沒有一點反省及分析。
反省和分析,是希望在下次面對同類事件,
能做出較好的決定。
在面對各方面缺乏專業知識、指引及支援的社會,
許多事只能靠自己的判斷。
撿獲松鼠BB的一個星期,
綜合所見所知,
松鼠BB由樹上下墮時,已屬毛髮完整,
回家三天後已開眼。
發現他的時候,身體狀況看來不錯,
聲如洪鐘。
及後在公園放犬時,
亦發現傍晚特別多小松鼠在鳴叫,
也許是巢中小鼠在呼喚媽媽。
正如小松鼠頭兩天在我們家也是在傍晚時份鳴叫。
所以,當初若把小松鼠放在旁邊榕樹的矮枝內,
公園的貓狗不易發現,松鼠應該有體力可以捱至傍晚,
肚子餓時奮力鳴叫,
希望松鼠媽媽可以來找尋,
而松鼠BB的小爪亦有能力抓著媽媽回巢。
這是事後的推想。
第二,在飼養松鼠過程及網上資料所見,
看來松鼠對母乳以外的食物相當不適應,
加上這頭松鼠看來發展已相當成熟,
在他的感官與記憶中,母體的印象不能替代,
對陌生的人類看來相當抗拒,
傳說中所謂「開眼就當你是母親而依賴」的情況根本沒發生,
相反,開眼後情況更是差勁,
求生意志薄弱,拒食。
要養活一隻松鼠BB真不容易,
所以,如果再發現有松鼠BB,
還是讓他在原位,
看看他的造化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