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塱原的田畿上走著,
所到之處必然雞飛狗走,
即使穿戴打扮已盡量貼近自然,
來個保護色,
就連相機的長鏡也給穿上綠色外衣,
以掩蓋其高調的白色。
不過,
鳥兒依然一走了之。
奇就奇在,
明明見一個農夫在田邊彎身工作,
四周一片靜悄,
當我在他身邊經過時,
竟然,
一隻白胸若惡在我和農夫之間的田地驀地飛起,
落慌而逃。
很明顯,
苦惡鳥無視農夫的存在,
從另一個角度看,
苦惡鳥和農夫彼此將對方視為大自然中的一份子,
農夫天天在田裡工作,
他們相互不干涉、不注意、不驅趕……
即所謂「當對方無到」,
結果是和平共處。
反觀我們這些人,
手持相機,看到鳥就煞有介事停下來拍攝,
雖然我們心中沒有想到要傷害牠們,
但鳥兒看到我們,
還是走為上計。
列子黃帝篇有這樣的故事:
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
大意是指有喜愛海鷗的人,每天都出海看鷗鳥,上百的海鷗每天都圍著船邊飛舞。這個人的父親知道了,跟他說:「聽聞海鷗都不怕你,每天繞著你的船邊飛,倒不如你去抓一隻來給我玩玩看。」
結果呢,鷗人如常出海,卻由於心懷不軌,海鷗只在上空飛舞,沒有靠近鷗人。
農夫毫無機心,苦惡可以和他靠得那麼近。
我們有機心(還有機在手!)苦惡就給予不同的對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